既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門才子,還有軍中功臣。
對寒門出身的貪官,暨艷雖然有些恨鐵不成鋼,但出手一點也不容情。
好在那些貪贓枉法的寒門子弟,都是有真才實學的,雖然貪財,但政績不錯。
而且他們撈錢的本事高人一等,做事滴水不漏,被發現的贓款數目很小,倒也沒有傷筋動骨。
暨艷查辦的官員數量并不大,看起來一視同仁,就像是整頓吏治,并沒有什么針對性。
孫權看到暨艷領會了自己的意思,非常高興,全部批準了,并讓暨艷拿出處理辦法。
暨艷把握了孫權的心思,事情就好辦了。
他對這些有“經濟問題“官員的處罰,也非常有創意。
并沒有沿用通常的罷罷官下獄,也不是單純的追繳贓款,而是讓他們雙倍返還非法所。
這些贓款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要想讓各大世家心甘情愿地拿出來,也不是沒有代價的。
實際上也是一種變相的賣官,這些官員并沒有被“撤職查辦、永不錄用”,而是改為“|軍吏”。
孫權把暨艷當槍使,這棒子打出去以后,把世家大族真的打痛了,再給一個甜棗,也是必須的。
因此,孫權下旨:這些官員只要立下軍功,就可以官復原職。
這個承諾雖然不是畫餅,但要把餅吃到嘴里,難度可不小。
這些貪官不通武藝,不知兵法,要想讓他們自己立下軍功,基本是不可能的!
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貪官做了壞事,還是有些心虛,對暨艷的從輕處理相當感激,覺得自己只要還是官身,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至于巨額罰款,雖然讓他們心痛,但那些世家也不缺這點錢財,倒也沒有人出來當出頭鳥,明確反對暨艷的人事制度改革。
但也給各大世家敲響了警鐘,紛紛約束當官的家族子弟,一定要潔身自好。
一時間,整個江東的官場風氣為之一清。
剛好那時候,孫權在合肥連續戰敗,兵力折損可不小。
因為暨艷的人事制度試點,有數十個有“經濟問題”官員改為軍吏。
這些官員,說是世家豪門培養出來的出色人才,其實大部分是“文不成、武不就”之輩,在官場上是尸位素餐,但貪贓枉法,可不落人后。
因為習慣了錦衣玉,武功肯定是沒有下苦功,到了戰場上,不要說立功受獎,就連自保之力都沒有,性命堪憂。
世家豪門,培養一個貪贓枉法的官員也不容易,哪怕是軍吏,那也是非常寶貴的。
為了保護家族子弟的安全,也為了讓他們立功受獎、官復原職,那些世家豪門,只有忍痛給他們多派私兵。
如此一來,孫權不但兜兜里有了錢,而且本來捉襟見肘的兵力,又富余起來。
這才是孫權敢于在私下里與曹操結盟,悍然讓呂蒙偷襲荊州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