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人事制度改革諸多好處的孫權,自然需要獲得更多的利益。
原來支持暨艷的選曹尚書張溫,在好多問題上出現了分歧,作為暨艷的頂頭上司,已經嚴重影響了暨艷改革方案的順利執行。
張溫畢竟是江東世家的代表,張家和江東其他世家關系密切,他們之間既有斗爭,又有聯合,在很多大事上是有默契的。
暨艷的改革方案,對江東世家的損害太大,身為江東世家一分子的選曹尚書張溫,自然會出面阻止。
但張溫在選曹尚書任上有功無過,孫權就把他遷升為太子太傅,等于是閑置起來,給暨艷的改革讓路。
孫權提拔暨艷為選曹尚書,得了孫權的尚方寶劍以后,暨艷開始大展拳腳。
以前的小打小鬧,已經不足體現人事制度改革帶來的巨大好處。
暨艷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官吏考察(彈射百僚)行動,并以孫權身邊地位最清貴的郎官,作為考核的重點部門(核選三署)。
暨艷的考核條件非常嚴苛,處罰措施非常嚴厲。
考察稱職的官員,不到十分之一。
不稱職的官員,就算沒有劣跡者,都被連降幾級。
如果被他查出有經濟問題,那就仿照前例,毫不例外地充作軍吏。
這些世家豪門,在那“有兵就是草頭王”的時代,各大世家當然也想在軍隊中占據一席之地。
但通常會派武藝高強、精通兵法的專門人才,率領自家訓練出來的私兵,前往軍隊服役,可以把持軍權。
而那些被考核下來的官員,都是“官二代“、“官三代“。
他們雖然也曾經讀書、習武,但都以文才見長,武功上不得臺面,讓他們當軍吏,其實是給世家豪門出了一道難題。
世家大族要想讓這沙汰的人官復原職,就必須抓住戰爭的機會立功受獎,一旦沒有軍功可以掙,這些官員可就永遠充當軍吏了。
軍吏在戰亂期間,官職的升賞很快,從軍不失為一條博取功名富貴的捷徑。
但在和平年代,軍卒的地位相當低下。
現在是戰亂時期,軍人身份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在世家大族眼里,還是無法與文官相提并論。
一下子這么多的世家子弟,都被暨艷充實到軍隊中,而且都需要軍功官復原職,軍心可用,這就讓孫權有了與劉備對抗的底氣。
但那些不學無術、手無搏雞之力的世家子弟,想要在戰場上立下軍功,希望相當渺茫。
如果一直充當基層軍官,這個后果就比較嚴重了,不但相當于炮灰的存在,而且是把他們從士大夫階層里開除了。
很多當官的世家子弟,讀書就是為了當官。
讓他們進入軍隊,別說他們自己不愿意,就是他們的爺爺、爸爸、伯伯、叔叔元老,也不可能答應。
這些世家開始行動起來,有些人上表彈劾暨艷,也有的人卻通過人情關系,讓暨艷手下留情。
但孫權對他們的彈劾置之不理,暨艷新官上任,正是立威的時候,自然不會給他們說情的機會。
暨家在江東不是大族,但也與江東各大世家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愛恨情仇,恩怨糾纏,樣樣不少。
國法不外人情,人托人,加上請客送禮,時間一長,暨艷也卻不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