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各有謀算(28)
古時戰爭史,有記載的,不乏規模宏大的戰例。
但那些著名的戰例,史書上記載參戰軍隊的具體數目,并不是那么令人信服。
就拿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來說,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俘虜,多少有點令人懷疑!
先不說雙方參戰的軍隊數量有多大,就算是四十萬頭豬要坑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不符合秦國掠奪人口的本意。
這與當時的將校軍官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統計數字不準確有一定的關系,但主觀上的浮夸虛報,也是存在的。
當年曹操下江南,接受劉琮的投降以后,緊接著征討孫權。
曹操號稱八十三萬大軍,消息傳到江東,可是嚇壞了江東無數世家豪強。
這等效果,當然是曹操樂意見到的。
但這個軍隊的數量,還真不是曹操憑空捏造說大話,而是他手下的那些將領浮夸虛報的數字,其中的水分也是大家默認的、吃空餉的數量。
實際上,曹操本部兵馬加上荊州的降兵,以及運送糧草的輜重兵,最多也不過五、六十萬。
剩下的二十多萬,都是吃空餉的名額。
這是當時一個默認的潛規則,那些家族的私兵,跟隨主公的大部隊出征,能夠得到的好處,除了戰后的戰利品,就是戰前的糧草輜重分配。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出征之初,戰爭勝負未料,戰利品想都不用想,如果再沒有糧草配備,所謂“皇帝不差餓兵”,那些世家豪族的私兵,絕不會出動的。
蔡方進入軍隊以后,從一個小小的什長,很快就成長為百夫長。
他帶來的那十個手下,也都稱為下層軍官。
享受到當官的種種好處以后,蔡方欲罷不能,做夢都想著升官發財。
為此,他沒有少給頂頭上司唐咨送禮。
但在軍隊里面,奉行強者為尊的原則,官位的競爭非常激烈。
除了個人的勇武之外,將領們官位的大小,還與手下兵力的多少直接相關。
蔡方想要獲得更高的官位,除了必要的軍功,手下的兵力也是硬指標。
雖然沒有參加大的戰爭,但每年都有例行的剿匪,雖然每次都是小打小鬧,但多年的軍功積累,蔡方早已具有升任別部司馬的資格。
在軍隊里面,只有統領千人以上,才算得上真正的將軍。
百人將與將軍之間還有一個過渡職務,那就是就是軍司馬,一個軍司馬掌管的兵力一般是五百左右,一個將軍手下通常只有兩個司馬。
但為了鼓勵手下立功,軍隊還有別部司馬的編制,兵力上不要求五百那么多,但最少也要有三百人以上。
蔡方手下的兵力不足兩百人,兵力不夠升任別部司馬的最小數目。
他不想放棄升官的機會,只得不遺余力招攬了一些壯丁,成為他的手下私兵。
供養這些私兵,需要不少錢糧,因為這些士兵不在軍隊供養的編制之內,軍餉、糧草,甚至是裝備,都必須蔡方自掏腰包。
蔡方雖然在江湖上做了不少沒本錢的買賣,積累了不少家產。
但他也不能坐吃山空,蔡方變本加厲剿匪,把昔日同伙的財物納為己有,同時,也加入到吃空餉的行列。
如果唐咨真要追究吃空餉的問題,他的部下軍官,沒有一個是干凈的。
唐咨放出要處罰蔡方的風聲,除了要借徐質的手逼迫蔡方造反,還也想敲打敲打手下的桀驁不順的軍官,可謂一舉多得。
徐質深恨蔡方,礙于他手握兵權和唐咨的庇護,一直拿他沒有辦法。
而蔡方也以此為榮,到處炫耀,給自己刷聲望,兩人的梁子越結越深。
現在蔡方失去了唐咨的庇護,徐質可不想放過這個機會。
徐質不敢貿然行事,決定先試探一下唐咨,他胡亂給蔡方羅織了罪名,派出衙役前去軍營傳喚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