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方自不能束手待斃,就馬上找頂頭上司唐咨尋求庇護。
唐咨早就想好了托詞,他先是說了一大通豪言壯語,并馬上派人前去和太守徐質交涉,要讓徐質撤回傳喚,讓蔡方非常感動。
兩人閑話了一會,唐咨派出的人很快就回來了,并帶來了一紙文書。
唐咨看完了以后,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對蔡方說到:
“蔡方,你是不是得罪了什么大人物?你的案子是上面點名要查的,事情也是你投軍前發生的,上面有人給徐質撐腰,我也無能為力,這次的事情自由你自己解決了!”
聽了唐咨的話語,蔡方想起自己當年在江湖上肆意妄為、快意恩仇,不法之事還真沒有少做,無意中得罪某大人物,也是可能的。
這些事時過境遷,唐咨確實不好插手,他也張不開嘴求情,只能默然而退。
其實,這都是唐咨早就準備好的劇本!
所謂的文書和上面插手等說辭,也是子虛烏有。
蔡方可不知道其中的內幕,徐質擺明了要把自己往死里搞,蔡方還是能夠看出來的。
沒有了唐咨的庇護,等于沒有了生路,蔡方只有亡命江湖一途。
當慣了官兵,再讓他去當賊人,重操舊業,原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蔡方剛進入軍隊的時候,在剿匪時對昔日舊友,還能高抬貴手。
但自從當了百夫長以后,躊躇滿志,尤其是想要升官發財,渴望多立軍功,就對江湖上的舊友下起了狠手。
這樣一來,他把江湖上的大佬,都得罪的差不多了。
他在軍隊里,江湖大佬奈何不得他,要是再亡命江湖,需要尋求那些江湖大佬的庇護,就和找死沒有區別了。
蔡方以前混江湖的時候,能夠創下不小的字號,也是殺伐果斷之輩。
現在已經沒有了活路,卻也成功被激起了蔡方的江湖血性。
所謂“官逼民反”,蔡方一不做二不休,利用自己在底層士兵中的威望,率領利城數百郡兵發動叛亂。
蔡方只是一個江湖好漢,蠱惑人心的水平并不高,按道理,他是翻不起多大浪花的。
但因為唐咨的有意提點,透露了郡兵可能要抽調去廣陵進攻江東,充當炮灰。
蔡方就以此為借口,鼓動士兵造反,得到了大部分底層士兵的響應。
如果城守唐咨能及時出手彈壓,蔡方的叛亂,是難以成功的。
但整件事情,就是唐咨在暗中推動的。
他不但沒有出面息事寧人,反而提前把郡兵中百夫長以上的軍官都叫去郊游,讓軍隊群龍無首,也制造自己不在場的證據。
在蔡方的鼓動下,郡兵們群情激奮,他帶頭沖擊太守府。
徐質發出文書以后,只是試探唐咨的反應,坐在大堂等著唐咨前來和自己協商。
誰知道,徐質左等右等,沒有等來唐咨,反而等來了蔡方帶來的叛軍。
蔡方帶兵沖擊衙門,徐質并沒有考慮到事情的嚴重性,他也沒有慌張,反而心中竊喜,認為這是蔡方自己找死。
看到蔡方過來,他大聲喝罵,并喝令手下衙役出手拿人。
但徐質手下十幾個衙役,哪里是全副武裝的數百郡兵的對手,稍微一接觸,就落荒而逃、
蔡方氣勢洶洶提刀殺到,徐質見勢不妙,起身就要逃跑。
蔡方一個箭步追上去,手起刀落,殺掉了太守徐質。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