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紇雖然夠牛,但是有個問題,就是九個女兒一個兒子,而他的兒子腿腳還不利索,叔梁紇于是就想生個兒子,于是就娶了孔子的母親顏徵在生了孔子。
當然,這是史書上的說法,有極大地美化成分。
為什么這么說呢?叔梁紇是貨真價實的貴族,而顏徵在則是普通的農家婦女。而且那時候叔梁紇至少六十六歲,而顏徵在也就十幾歲。所以到底是什么情況事情還真不好說。
而且顏徵在生下孔老圣人后,叔梁紇壓根就沒管他,甚至人家壓根就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兒子。從孔圣人出生到三年后叔梁紇過世兩人可能就沒見過面。
事情的轉變是孔圣人十五歲的時候,那一年顏徵在過世。也不知道是有高人指點還是孔圣人年少聰慧,直接把顏徵在的棺材搬到一個繁華大街上,說要讓父母合葬。名義上他是不知道老爹的葬處向百姓打聽,實在就是制造輿論壓力。
那時候漢國忠孝治國,他老人的行為造成了社會影響,孔家這才注意到孔子的存在,結果就是孔子不僅讓父母合葬,還重新得到了貴族身份。當然,也是什么大貴族,就是普通的‘士族’,開始投身仕途,也不是什么大官,又是看倉庫又是管理畜牧的。
不過孔子熱愛讀書,那年頭貴族如果要婚喪嫁娶是有一套復雜的禮儀,而孔子把這一套背的滾瓜亂熟,所以當時貴族家里如果要辦理紅白喜事都邀請他去當司儀,在貴族圈里倒是有了一定聲望。
也就是那時候,他開始開辦學校教人讀書,不管是誰只要一束臘肉就可以成為他的學生,也就是這樣,孔子有了三千門徒‘七十二賢’。而他也成功進入了上層貴族圈。
但是你說你搞學問就搞學問,非要卷進政治圈干啥?在魯國各種內斗中他是各種折騰了大概二十年,甚至一度成為大司寇甚至擔任過代理國相。但是最后還是失敗被趕出了權力圈,這才有了他帶著一大堆弟子周游列國的事情。
而且他周游列國也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走到哪里都有人夾道歡迎,這一路上磨難重重,是各種被人不待見。
‘喪家犬’一詞就是形容孔子的:那是他跑到鄭國的時候和弟子走散,弟子們到處打聽師傅下落,最后一個鄭國人說:有人像一條‘喪家犬’一樣站在外城東門,結果他徒弟去了一看,好家伙,還真是孔子。
他老人家帶著徒弟在外面晃悠了十四年,不管去哪里混的都不咋地,最后還是回到了路過。那時候他也快七十歲,徹底斷了當官的心思,于是開始了‘六藝’的編纂工作。
但是架不住他徒弟多啊!各種有出息!子貢經商超級有錢;子路在衛國當了大貴族;冉有帶著魯**隊戰勝齊國。。。。。。
就是這些徒弟給力,才有了后來的《論語》,才有了今天的的孔圣人。
說到這,楊萌伸出大拇指:“所以說,收些好徒弟絕對比自己混得好更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