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呢?圖樣圖森破!
漢國記錄在案的754種入侵生物里134種是微生物,絕大部分是昆蟲,植物里都是那些類似于‘水葫蘆’之類的不堪食用的,吃貨怎么收拾他們?
而且就算是好吃的,吃貨的戰斗力也不能解決問題。
比如說牛蛙!
有人會說了:牛蛙怎么可能造成威脅?超市里賣的好貴的好吧?
事實上在漢國牛蛙每年造成的損失也高達數百億!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吃牛蛙?這些人吃牛蛙的頻率是否能趕上它的繁殖速度呢?
其實接近一個世紀前漢國就有了牛蛙,但是繁殖不起來,因為肉多都讓人吃了-----那時候日子都不好過。后來改革開放后華南地區大搞‘各種養殖’,牛蛙也被當作發家致富的‘金鑰匙’再一次大規模引進漢國。但是由于相對于漢國原生的可食用蛙類比如說‘虎紋蛙’、‘黑斑蛙’、‘棘胸蛙’之類味道太差,所以銷路太差,大量的牛蛙養殖場被荒廢,那些牛蛙也就流入大自然,結果可想而知。
這玩意什么都吃:昆蟲、蛇、鼠、魚、龜、蝦甚至連小鳥都不放過,就算是它自己的蝌蚪餓了都照吃不誤!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當然,也有入侵物種失敗的案例,其中最失敗的就是俗稱‘小龍蝦’的克氏原螯蝦。
關于這玩意怎么來到的漢國網上有很多謠言,比如說什么這是東瀛為了破壞漢國農產帶來的;也有說是東瀛為了處理尸體帶到漢國的。。。。。。
事實上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最早時候東瀛1927年從星條國引進了20只克氏原螯蝦。注意:只有20只。
他們引進這玩意的目的是干什么呢?是為了繁殖培養成為牛蛙的飼料!畢竟都是北美那邊的玩意------牛蛙的原產地也是北美。
對他們來說,這次引進‘暫時’還算成功的,因為這些小龍蝦繁殖速度迅速,也就真的解決了那些牛蛙的養殖飼料問題,算的上是‘雙贏’。
而到了三年后,一個東瀛人在南京附近建設了一個牛蛙養殖場,也把小龍蝦帶的到了漢國,從此小龍蝦就在漢國扎了根。
但是當年小龍蝦和牛蛙一樣,也都沒泛濫起來。
為什么會這樣?餓的!
那些年的日子苦啊!草根樹皮觀音土這些東西都能成為救命的食物,這小龍蝦繁殖快味道好簡直就成了救命的寶貝!關于小龍蝦的料理方式那是叢出不窮,甚至都誕生了專門小龍蝦飲食文化。
而且這玩意價格便宜,和需要專業廚師烹飪價格昂貴以及很多人無法接受的牛蛙還不一樣,這玩意是人見人愛,到了夏天啃著‘麻小’喝啤酒那簡直是享受中的享受。現在在漢國,小龍蝦需要大量的養殖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占了整個世界小龍蝦九成以上的產量。所以才被譽為‘史上最失敗物種入侵’。
但是在別的國家,那又是另外一個場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