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王”這個名字冶魂一點也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整個古唐國的人都不陌生,十八年前古唐國還沒有洛王這個稱號,可是就在一場傾世大雨之后,便有了這個洛王。
洛王他名叫方涸(he),涸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沒有水,水干了。方涸一出生他的父親,也就是古唐國的上一任皇帝便給他起了這么一個有寓意的名字,意思就是希望他的出生可以換來沒有水,這個水代表的是雨水和洪水。
十八年前古唐國的京都還不在陶城,當時是在距離陶城幾百里外的洛水城,而洛水城也是古唐國自建國以來唯一的京都,但是由于洛水城歷年只要進入夏季就會暴雨不斷,雨水肆虐,城內的河道水位經常會上升到一個非常害怕的危險值,住在城中的百姓無不擔憂,而就在古唐國歷任了三代皇帝后,國內的大臣們終于認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必須遷都,如果再不另尋他地重建都城的話,恐怕古唐國沒有等到鄰國攻打,就在雨水中毀滅。
而就在這個遷都的念頭一出現的時候,整個國家就陷入了一個很大的陰謀之中,也就是因為這一場陰謀,本該就是皇帝的方涸被迫退位讓給了他的弟弟方涢。
今天的陶城和十八年前的洛水城何不相似,一樣的雨水肆虐,一樣的遷都。可這一次又會有什么陰謀嗎?
“行令大人,前面就是陛下的書房了,您一個人進去吧,陛下在里面等著您呢。”
“多謝兩位奉儀。”
目送走兩位宮女后,冶魂先是站在書房的門口短暫的停留,接著便緩緩的走了進去。古唐皇方涢的書房很大,大到可以容納下一百多個人,而此時的書房內,只有方涢一人,在這盡顯富貴的房間里顯得十分的落寞和孤單。
“你來啦。”
方涢低著頭整理著書案上的一些奏折,他并沒有抬頭看一眼冶魂。
“你自己隨便找個能坐的地方吧。”
這是方涢的第二局話,滄桑中帶著讓人無法撼動的力量,讓人覺得很是壓抑,壓抑到你不得不服從他的命令。
是的,方涢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像是一種命令,感覺他不是再與人交流,而是在命令著你,指揮著你。
冶魂并沒有按照方涢的話去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他手拿用布包好的雷公藤走到古唐皇方涢的書案前,是進了書房之后左右觀望了之后,一路直直的走到書案前面的。
冶魂到了書案前面后就把手里的東西放在了古唐皇方涢的案上,冶魂好像就根本沒有聽到方涢那些發號施令一樣的話,就這么把東西放到了方涢面前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