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圣后,吳寧辭不受恩,只讓奴婢帶回這口箱子,說是與圣后的回奏。”
“......”
武則天笑了,“既然不來,又送什么回奏?”
“打開吧!”
太監聞旨,應諾開箱,只見里面滿滿一箱都是紙。
老太監一個人根本抱不過來,只得撿上面幾張遞給武則天。
武老太太懶洋洋地接過,翻開一看:
少不更事,未解詩書,唯數術一學略啟心得?
......
不知孔孟而何以知理,不曉禮法......
......
草民惶恐,萬死誠辭,望圣后體恤。
看到這里,武則天笑了,“果然是個聰明的孩子!”
可是再往下一看:
傾獻一策,以盡孝心......
老太太又是一怔,他居然猜到了?
正了正身子,再往下看。
唐者,以武立國,以威傲世,雄居四海,君臨五岳。
第一句就讓武則天眉頭一皺,這完全就是居高臨下,全然不是為臣為民所應該有的口氣。
再往下來,武則天的神情更是越來越陰沉。
因為下面,吳寧站在一個當權者的角度,一個居高臨下的視角,把大唐從里到外,從軍到政,從利到弊,徹徹底底地剖析了一遍。
眼光之長遠,思考之深刻,連武則天這個大唐幾十年來真正的掌權者都自嘆不如,這也徹底觸動了武則天內心深處的殺機。
真是不知死活啊!
武老太太暗自咬牙,“誰給你這么大的膽子!?”
若是以往,武老太太會二話不說,直接下旨擒殺吳寧。
可是這一回,武則天覺得,得先一會兒。
因為,吳寧真的說到點子上了。
特別是當中一段對當下朝庭財稅的分析,簡直是入木三分,讓武老太太連眼神都挪不開。
只見吳寧在奏本上寫到:
當下唐之稅賦,年入三千萬貫盈。
細數門類:
租庸調錢,十之有半(50%左右)
戶稅:十之半一(5%)
地稅:十之有一(10%)
資課:十之半一(5%)
各目使役錢:十之有一(10%)
官屬田:十之半一(5%)
租貸(政府高利):十之半一(5%)
以上各項已占十之有九,余者諸如:稅草、腳錢、倉窯、加耗、籍賬、土貢、勾征、常平倉、鹽課、銅鐵十不足一。
這些數字名目,武則天自然再熟悉不過。
只不過,讓老太太大為意外的是,吳寧用了一個她從來沒見過的形式,把這些數字展現了出來——
餅形對比圖表。
只見,大唐各項財稅都讓吳寧畫在一個圓里面,每一項稅收,又以多寡占比,把圓圈分成若干扇區,一目了然。
簡直就是一目了然!
占的最多的當然就是“租庸調”所代表的農稅,占了五成,足足有半個圓。
而像鹽課、銅鐵、倉窯、加耗這些,在整個圓上只有幾乎分不清多少的一條細絲。
吳老九用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讓武老太太第一次這么直觀地看清了自己的這個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