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
好吧,陳子昂啞火了。
在政治權謀上的智慧,陳子昂不得不承認,吳寧甩他八百條街。
“這么說來....”
陳子昂沉吟起來,“這些天,我也去信問過京中的故人。”
“據京城傳聞,說是武承嗣前一段時間,也就是你和太平公主暢游三峽那段日子,接到了一份密報。這才把敏之兄長的行蹤掌握。”
“然后就在武曌登基的第二天,于殿上把此事捅了出來。當時,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也都在場,促成了此事。”
“難道......這是真的?確實不是武則天所為?”
吳寧聽罷,沉思良久,“那,這個告密的人可太會挑時機了。”
“可是,如果真是這樣,他的目的何在呢?”
陳子昂所說,太平公主在給他的信里都提過了,那時吳寧沒有當真。
這些天回頭再想,他不得不推演這個可能。
可是,這個告密者的目的是什么呢?
這才是一直困擾吳寧,讓他不敢下定論的原因所在。
說白了,表面上看把賀蘭敏之和吳寧揪出來,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達成很多種目的。
可以是武則天,她能借此威懾朝臣。
可以是反對武則天的朝中某一個人,借此來撼動武則天的權威。
還可以是武承嗣這種有意儲位的,也可能單純地想除掉賀蘭敏之,除掉吳寧。
但是,依當下的事態來看,這些都說不通。
這事可以說是前言不搭后語,驢唇不對馬嘴,前后根本不搭調。
如果是武則天,她應該是神不知鬼不覺地把賀蘭敏之和吳寧抓回去,然后突然在某一天把二人當眾斬首,顯示她的大義滅親和狠辣手段。
絕對不會讓李諶在房州就動手,把自己弄得極為被動。
這種事武老太太干不出來。
可如果是朝臣想對付武則天而告密......
那他成功了啊!
武老太太手忙腳亂,瞞著朝臣去接人,卻被李諶給拉到臺面上來了。最后,不得不后下詔書把吳家打成叛黨,以平息流言。
可是,后招呢?
這個時候,朝臣們為什么沒有后招?不應該是一鼓作氣,在此事上大作文章嗎?怎么也一副措手不及的樣子?
而武承嗣這些有意儲位,單純要殺吳寧和賀蘭敏之的人也不靠譜,武老太太雖然沒懲罰武承嗣,可是暗恨是在所難免。
這值得嗎?
在吳寧看來,現在的情形才是最詭異的。
因為沒有贏家,沒有人得利。
那又回到了那個問題,告密的人到底是誰?他到底是什么目的?
吳寧實在想不通。
要么這個人的目的,吳寧猜不到。
要么,那特么就是個瘋子、傻子,就特么是為了好玩。
當然,這顯然不太可能。
吳寧隱隱有種感覺,表面上武則天、武承嗣、武三思、李旦、李諶這些人是吳家的滅族仇人,可是,那個背后告密的人,才是真正的生死大敵!!
......
——————————
“現在你打算怎么辦?”
陳子昂突兀一問,打破了吳寧的思緒。
“我可以利用在射洪本地的名望,為你們在縣衙打個招呼,說是陳家有遠親來此投靠。想來,弄一個身份也并非難事。”
“可是,你自己總要有個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