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則是要繁瑣許多,需要用有竹簾、聚酯網或銅網的框架,將分散懸浮于水中的纖維抄成濕紙頁,經壓榨脫水,再行曬干或烘干成紙。
機制和手工兩種造出來的紙最大區別在于,由于手工紙采用人工打漿,紙漿中的纖維保存完好;
機制紙采用機器打漿,紙漿纖維被打碎。
使得手工紙在韌性拉力上大大優于機制紙。
機制紙存在漿網速差導致纖維縱橫向分布不均,手工紙不存在纖維縱橫向分布比例不均,特別體現在書畫用紙上。
而且,紙的出現可是跨時代的東西,在現代的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無論讀書、看報,或是寫字、作畫,都得和紙接觸。
即使是在工業、農業等等生產中,也離不開紙。
現代若是沒有紙,那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同時,紙在交流思想、傳播文化、發展科學技術和生產方面,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和材料。
況且,據史料記載,華夏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不過,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就已經有紙的出現了。
但是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而此時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過竹簡、木牘和帛書、帛畫等實物。
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縑帛昂貴,簡牘所占空間很大,都不便于使用。
因此,莫離覺得有必要將紙拿出來。
當然,光靠紙張對付儒家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印刷術的出現,相對于紙張來說,印刷術就要簡單的多了,只需要將雕刻好的字體放在印版上就可以。
有了這兩樣東西,對付儒家就容易多了,到時候在弄出一個《大秦日報》出來,將每天發生的事情通報整個天下,控制一些輿論導向。
這三者同時進行,儒家對秦國的威脅將可以忽略。
當然了,相對于儒家那龐大的讀書群體,秦國可能要稍微弱一些,不過在這些年莫離提前布局之下,已經培養出大批的人才,可以補充秦國未來人才的空缺。
這其中自然有拼音現世的成果,讓秦字學習速度加快了數倍不止。
可以說,這一切東西都是莫離在十年前就開始謀劃的東西,不過,這些東西都是交給玄鳥商會沈萬三去做的。
這家伙別的不行,就是有錢。
無論在哪個年代,只要有錢,做起事情來就簡單多了。
“公子既然有打算,那西門就放心了!”
西門吹雪說道,隨即想起莫離將衛莊放走的事情,不由得問了一句:“衛莊實力不錯,公子為何不將他收服?”
“衛莊的實力確實不錯,但此時想要收服他是不可能的,不過未來他會跟我合作的!”
莫離淡淡的說道。
其實,剛才他想過將衛莊就地斬殺的事情,可每當他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心中總會出現若有若無的危險存在。
莫離知道這其中定然是鬼谷子那個老鬼搞得鬼,不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是為何放了衛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