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成?事成什么?”
牧寅單手微微加力,龍紋虎爪穩穩壓制,壓得對方胸骨肋骨“咯咯”作響不堪重負,“想要虎王遺產的話,雪嶺還有很多碎片!為什么跑來金烏古鎮,找我們牧城俱樂部的麻煩?”
“酒保”倒是有些硬氣,咬牙閉口不答。
旁邊的柳依武周卻是眼神一震,抬眼看向牧寅。
牧寅的這句“我們牧城俱樂部”,讓女孩知道:剛才真的,完全錯怪牧寅了。
原來這個看似滿腦子都是修行的少年,非但不是一個沒有集體榮譽感的人,恰恰相反,在同意加入牧城俱樂部之后,他已經自發開始站在“我們牧城俱樂部”的角度,思考問題了么?
“或許,這才是小妖如此信任他的原因?并不是我以為的男女朋友之類?”
柳依武周有些慚愧。
但實際上,她還是低估了的:牧寅的集體意識。
或者說,她不夠了解虎族。
當代的思想潮流,是強調個體、個人、個性的。
曾經的虎族也是,在對個體的重視上,達到了極致。
那時候的幾乎每一代虎王,都幾乎擁有著威壓整個“走獸妖圈”、乃至“三大妖圈”的超強個人實力。
卻逃不過一個像是詛咒般的宿命:被兄弟、兒子、孫子、乃至重孫子,挑戰殺死!取而代之!
子弒父以奪取虎王頭銜和領地,這是虎的本性。
自然界的虎,便是如此。
自古以來,幾乎沒有任何一代虎王——無論是妖圈虎族,還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老虎——能有一個壽終正寢的結局。
極致地追求個體的強悍,帶來的弊端,便是毫無家庭觀念、血緣觀念、集體觀念。
一點都沒有!
直到歷史上的一位虎王,決心改變這一局面。
那位虎王擁有著虎族歷史上前五的實力,前三的天賦,以及有望問鼎第一的潛力!
卻在面對自己兒子的挑戰時,主動放棄抵抗,說:“如果我的死,能喚醒我們虎族獸性深處的人性,能讓我們能夠像人族、獅族那樣,父慈子孝、家庭和睦、族人們團結共處,那么我甘愿一死。”
這番話不止在虎族之中非常有名,在三大妖圈都流傳甚廣。
但同時,這番話也是那位虎王的遺言。
老虎王說完之后,他的兒子就發動了攻擊。
而他果然沒有抵抗,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撕開了喉管而死。
據說殺死老虎王之后,新任虎王在父親的尸首之前,呆了許久,似乎對于父親真的沒有抵抗這一點,有些不知所措。
按照虎族一貫的邏輯,做父親的絕對不會養育自己的孩子,做孩子的也和父親毫無任何親情可言。
所以在兒子看來,殺死年邁的虎王,取而代之,完全是天經地義的,沒有半分不妥。
但如果……殺死的不是“虎王”,而是一位有能力抵抗、甚至反殺、卻甘愿赴死的“父親”呢?
如果說虎族曾經的“子不孝”,是因為“父本不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