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現在父慈了,子卻殺死了父,這合理么?
新任虎王迷茫了。
他登基稱王之后,越發無法說服自己的心,本是一名天賦就算不及父親卻也不差太多的天才,卻在殺死父親之后,無心修行,終日冥思苦想,找不到和自己的心靈共處的方式。
新虎王當時并不知道,他無法面對的,是自己的良心。
只是良心這種東西,對于虎族而言,太陌生了,他不懂。
終于,十年之后,新虎王也終于不得不面對自己父親面對過的情況:自己兒子的挑戰。
那一刻,他忽然想通了,又或者找到了向自己父親贖罪的方式——
他面對兒子,說出了老虎王曾經說過的一模一樣的話:“如果我的死,能喚醒我們虎族獸性深處的人性,能讓我們能夠像人族、獅族那樣,父慈子孝、家庭和睦、族人們團結共處,那么我甘愿一死。”
然后就像是終于解脫了一樣,閉眼等死。
再然后,他也被自己的兒子親手殺死了。
歷史看似完全重復著,但又不完全是重復。
因為這一次,作為挑戰者的兒子猶豫了幾秒,才對被挑戰的父親發動了致命的攻擊。
就這樣,大約有兩百年的時間吧,人族妖族各方完全無法理解那一時期的虎族:一代代虎王面對挑戰者,幾乎不加抵抗地被殺死。
漸漸的,開始有虎王被打成殘廢,而非殺死。
再然后,有虎王被打成重傷后,又被救治回來。
一直到最初那位甘愿赴死的老虎王說出那句著名遺言后的第三十七代,整整兩百十六年之后,作為挑戰者的兒子,面對在虎族歷史上罕見地親自養育了兒子長大的父親,高高抬起虎臂,卻收了爪子。
他沒有殺死而是抱住了父親,叫了聲:“爸。”
那之后,妖圈虎族,正式進入到了自然界的老虎完全沒有的“群居時代”。
虎族與虎族之間,尤其是雄性虎族與雄性虎族之間,終于開始學著彼此靠近、共處、組建團隊、構建集體。
直到現在。
如今這個時代,強調個人依然是主流思潮。
但虎族這個曾經最最重視個體的族群,似乎深深明白那種“至強”的詛咒,反而成了這時代的一個少有的異數:虎族,非常團結!
尤其是虎族的男性,并沒有放下對個體強悍的追求的同時,還非常顧家,用心的對待妻子,養育子女。
而近兩百年來,從牧寅的太爺爺開始,虎族開始在小家庭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集體精神,強調虎族作為一個整體“族群”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在人類社會中長大的人們看來,虎族的這段歷史或許有些不可思議。
但,這就是虎族。
牧寅,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一方面,牧寅重視修行,重視個體力量的絕對強悍。
這是對虎族最古老傳統的尊重,并沒有因為家庭和集體觀念的建立而削弱。
重生之前,牧寅作為當代最年輕的妖王,實力天賦潛力甚至超越那位第一個甘愿赴死的老虎王。
另一方面,牧寅非常注重家庭、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