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顧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中醫世家,據說初代先祖師承華佗,一直以華佗嫡傳自居。
雖然吹出來的華佗弟子后裔聽起來有些虛無縹緲,信則有不信則無,但就算拋開這個有些給自己臉上貼金的說話,顧氏一族確實是從明朝時就赫赫有名的杏林一脈。
幾百年來救人無數,祖祖輩輩出了不少聞名一時的醫者,因為家傳醫術善于用藥,所以素有西南藥王世家之稱。
也正是因此,據說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整個顧氏一族光是蓉城祖地這邊的族人就多達數百人,一大家子人聚居在一起房連著房,弄出一座占地龐大的祖宅來。
可惜那也是顧氏一族最后的昌盛了,隨著朝代更迭的戰火紛亂,當初的族人們死的死散的散,除開顧瑾言外曾祖父這一脈作為家主,在開國后落葉歸根,又重新遷回來了以外,其他旁支盡數都散落在世界各地。
雖然祖宅依然在,但如今的顧家,已是再不復當初的繁盛了。
當初諾大的祖屋,除開祖傳的顧氏醫館以外,連同中心祠堂在內的很大一部分,都在修繕之后作為文化旅游景點被租了出去,只留下西南角的幾廂院落還住著顧家人。
又因為子女大多都有自己的事業,結婚以后基本上都在外擇地另居的緣故,所以除開一家人留了一間屋子當客房以外,大部分空置房間都被老爺子打通之后改建成了書房,里邊裝滿了各式醫書醫典,滿滿地裝了二十來個架子,與其說是書房,倒不如說是一個古香古色的醫科圖書館。
而顧瑾言謀劃繼承人位子的第一步,就要著落在這座圖書館上。
顧瑾言外公這一脈子孫不少,單是顧瑾言這一輩的表姐表弟們加在一起,就有十來個之多,可惜陰盛陽衰,孫女**個,孫子卻連同顧瑾言在內都只有四個。
本就是物以稀為貴,更別說老一輩人普遍的重男輕女,所以兄弟四個都是備受關注。
偏偏顧瑾言既是唯一留在蓉城,經常能夠回來的那一個,也是四兄弟里邊學習成績最爛的那一個,所以在備受關注的前提下更是被老爺子嚴厲對待,每次回老宅都會被考校學習。
過往的時候顧瑾言對此煩不勝煩,以至于明明離得不遠,但是除開逢年過節以外,鮮少有回來探望二老的時候,就算回來也不樂意在家里呆,寧肯空著手在外邊瞎晃悠,也不在家里聽外公嘮叨。
可他越是如此,老人家就盯他盯得越嚴,以至于祖孫二人之間頗有些貓捉老鼠的味道。
這次顧瑾言想要利用的也就是這一點,這次跟著母親一起回老宅之后,顧瑾言不僅沒有像往常那樣打聲招呼之后就溜出去亂逛,反而是鉆進了老人家的書房,找了卷千金方拿在手里裝模作樣地翻看起來。
沒一會兒之后外公顧東林從醫館里回來,到處找都找不到人,然后又在書房里看到顧瑾言這幅作態,自然而然地就詢問起緣由來。
“今天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你個不學無術的小崽子也有主動看書的時候,還看的是千金方,上邊的繁體字你認識幾個啊就在這裝模作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