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嬸對著李軒解釋道:“是這樣的,張嬸的女兒來北京是來找工作的,因為家里掙得少,而且聽說張嬸的老公因為恢復的不錯,只要再做一次手術,說什么矯正骨頭,就可以恢復正常了,一些輕的體力活也可以做,但手術需要錢啊,而且還不少,張嬸家里本就不富裕,而且還要供兒子上學,聽說張嬸的兒子也很爭氣,考上重點大學了,但張嬸一家的花銷也就多了。想好遇到小軒你這個大善人,讓張嬸和李嬸都掙的不少錢,張嬸一家也能生活,兒子的學費和丈夫的療養費都滿足了,但也沒有剩余了。現在突然要動手術,讓張嬸有點著急了。“
聽到李嬸的解釋,李軒道:“所以,張嬸的女兒就想來北京打工,希望給張嬸的丈夫攢手術費是吧?”
李嬸點點頭,但還是嘆了一口氣道:“張嬸的女兒只有小學文化,本來在老家工作,掙得也不多,所以張嬸的女兒想要多掙點錢,就想來北京打工,找到張嬸了。”
聽到這里,李軒心情有點沉重,因為像張嬸女兒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了,在中國就有很多的貧困戶,他們有的是因為居住環境,無法增加收入,但隨著祖國的發展,這些貧困戶也在快速的減少并逐漸奔小康。
而還有一種貧困戶,不是居住環境的原因,而是得病。因為重病而家庭貧困,因為需要花費巨額的醫藥費,如果再加上居住環境發展困難,可能會更加嚴重。尤其是得了一些絕癥的家庭,只要家里有一個得了重病,那整個家庭就會風雨飄搖。當初李軒的家里因為弟弟的癌癥,差點變成這樣。
李軒看了一眼正在工作的李嬸,李嬸的年紀跟李軒的媽媽差不多,還都沒有到五十歲呢。張嬸則是比李嬸還要年輕一些。不然李軒也不會這樣稱呼她們了。
由此李軒可以推斷,張嬸的丈夫年齡應該也不會太大,不然張嬸也不會想辦法給丈夫治療了。畢竟能夠治好的話,就是一個勞力,而且張嬸的丈夫當初還是頂梁柱,家里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能夠把病治好,還能為張嬸的家庭減輕一些負擔。
李軒沒有打擾張彬和李嬸的工作,而是自己去了中院的正房。
李軒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這時候,趙龍剛剛把中院打掃完畢,看到李軒在正房里,于是向李軒說道:“小軒啊,昨天工作那么晚,今天怎么不好好休息一下?”
李軒說道:“龍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一到天亮就睡不著了。過來喝杯茶?”
趙龍笑了一下,然后把手里的笤帚放一邊,洗了一下手就來到李軒旁邊坐下。喝了一口茶。
李軒這時候對趙龍問道:“龍哥,你見張嬸的女兒了嗎?”
趙龍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看護四合院,所以李軒才這么問他。
趙龍搖搖頭說:“沒有,我是聽李嬸說過張嬸的女兒找過她,但都是張嬸去外邊與女兒見面,她的女兒都沒有來過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