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方的支持,有財富的注入,還有民間的高亢呼聲,哪怕是此時的綠營當中,依然是有人敢作戰,并且敢死戰的,比如天津的劉總兵,他是第一個站出來響應的。
雙方一拍即合,在連續打了兩次勝仗之后,將缺少補給的日軍給壓制得死死的。
1894年9月25日,也就是正常歷史上的中日甲午大東溝海戰的二十天之后,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附近與北洋艦隊相遇了。
但與歷史上不同的是,日本聯合艦隊少了足足五艘主力艦長崎之變時損失三艘,三余礁海戰時候,又損失了比蒐號和嚴島號重創。
此消彼長的是,北洋艦隊此時已經將繳獲的吉野,松島號整備完畢,編入了作戰序列當中,將之稱為鎮東號和漢陽號。李宮彰也是知道自身榮辱盡在這一戰當中,撥下大量的銀兩,為北洋艦隊進行了足夠的補給與維護。
大東溝海戰爆發足足持續了六個小時才分出了勝負,日本聯合艦隊雖然處于劣勢,但是戰斗意志十分頑強,死戰不退。
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一馬當先,擊沉敵艦高千穗號,重創敵艦赤城,西京丸號順利打破僵局,但是致遠號也是被重創,鄧世昌重傷昏迷不醒。
是役,日本聯合艦隊只余下了扶桑,浪速,橋立三艘軍艦,其余的六艘軍艦全部被擊沉或是自沉避免被繳獲
北洋艦隊也是被擊沉了三艘軍艦,在回程的時候,來遠艦因為自傷太重的原因而沉沒,不過北洋艦隊經過維修以后,依然還有九艘軍艦可以進行戰斗。
自此,日本失去了制海權,北洋艦隊成功封鎖住了日本各大港口,送往朝鮮的補給徹底被鎖死。
八天以后,又一支俄國雇傭軍從海參崴南下,這是以喬家為首的財團再次做出的戰爭嘗試,這一支俄國雇傭軍小試牛刀,以蛙跳戰術坐船連續攻擊了朝鮮的“清津”“端川”“元川”等地。
累計打死了駐扎在其中的日軍一千多人,當然,還順帶狠狠劫掠了一番,居然再次撈到了不少好處。
國內新興的資產階級此時手中有錢,無權,無地位,突然發覺了這條路子,立即就眼前一亮,紛紛模彷,而這種戰術,其實就與明朝中后期,倭寇侵襲東南沿海的戰術十分類似。
喪失了制海權的日本對此戰術異常頭疼,并且中國國內的資產階級雇傭的,往往是西方列強的船只,所以越發顯得縮手縮腳。
但是日本國內的份子依然咬緊牙關,叫囂著要在與清國的戰爭當中流盡最后一滴血這樣做的惡果,就直接導致日本國內內憂外患的情況越發嚴重。
在1895年的春天,一場大饑荒席卷了日本,被逼得活不下去的日本底層農民率先在府中地區宣布起義,這一次的暴亂席卷全國,日本僅存的海軍也是發動了兵變,將軍隊和政府當中的激進派斬殺一空。
1895年11月22日,清政府與日本政府于日本馬關簽署條約
日本割讓沖繩群島給中國,
賠償清政府兩千萬日幣,以二十年限期還清,
日本自沉聯合艦隊剩余下來的三艘軍艦。
日本對清國單方面開放多處港口。
清國的商品進入日本之后,擁有片面最惠國待遇。
馬關條約簽訂以后,引發了民間的多方熱議,中國這邊意氣飛揚,日本這邊則是唉聲嘆氣。
祺祥皇帝也是以此為契機,成功的手掌大權。
當然,這一次中日甲午戰爭的勝利,也導致了北洋的主導者李宮彰聲望大漲,儼然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江南王,其余的督撫也是十分羨慕,開始抓住手中的財權和兵權。
偏偏祺祥皇帝并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他的成長其實十分十分畸形的,在深宮當中長大,并且還被慈禧壓迫了幾十年,性情早就扭曲到了不正常的地步,所以用剛愎自用來形容他都算是好的了。
所以,整個清朝的元氣就在他的手上加速的敗壞而去,這就是典型的德不配位。
因為袁世凱這名本應趁勢而起的家伙已經被提前暗殺,所以那時候的局勢,更有幾分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的模樣。
好在這時候歐洲列強互相牽制,外加鞭長莫及,日本的氣運卻是剛剛想要上升就被打壓了下去,他們并沒有在這兩千年未有的大變局當中撈到多少好處。
翁同龢等人無奈之下,只能與清朝一起陪葬下野,他們本來就是依附于帝制的犧牲品,可憐蟲而已。
但是,有了被太后打壓,被皇帝出賣的親身經歷之后,譚嗣同卻提前一步自立,很干脆的選擇了共和這條道路。,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