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說得清這種改變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陳銘把這些想法從腦子里趕出去,問道:“分公司運營半個月了,這段時間情況怎么樣?本省各方面對咱們的態度如何?”
王燕也是稱職,毫無猶豫的回答道:“因為之前我們藍天環保的名氣早就傳到了Z省,所以本地的廢品站對咱們很歡迎,目前沒有遇到任何阻礙,按照您的意思,我們把本地幾家打包站連人帶設備整體收購了過來,所以得罪的人很少,只有兩家本地最大的廢品站和幾家小工廠對我們有點意見。”
“只是有意見?有沒有聯合起來針對我們做什么?”
“那倒沒有,他們也做不了什么,咱們的收購價這么高,對絕大多數廢品站來說都是好事,沒人愿意跟咱們作對,我跟那兩家廢品站的老板談過了,他們的利潤算起來比以前也少不了多少,應該沒什么問題,就是那幾家工廠因為達不到咱們公司的環保標準,現在還在談。”
這些問題在滬市的時候就商量過幾種解決辦法,藍天環保的環保標準遠遠高于國標,那些作坊式的小廠根本達不到要求,現在所有的廢品都流入到藍天環保手中,相當于斷了他們的財路,招來他們的不滿也是正常的。
對于這個問題,陳銘給出的解決辦法有兩種,一是讓那些小廠更新設備以達到自己的標準,如果他們愿意,這部分的開銷藍天環保愿意出資幫他們墊付,分期無息還款即可;另一個辦法是由藍天環保出錢直接收購那些小工廠,但價格只能按市場價,也算是給他們留一條活路。
如果他們都不愿意那也沒辦法,環保標準決不能降,更不能有例外。
那些小作坊本身其實不值什么錢,收購一家頂多也就是幾十萬甚至十幾萬罷了,收購回來后再把相關的機械設備低于市場價格出售,只要價格夠低,會有大廠愿意接手的,這部分的損失就當是為環保事業做貢獻了。
“你們都要小心一點,防止這些小工廠耍什么花招,如果他們實在不愿意配合,收購價可以開高一點,樹敵太多對咱們自己也沒什么好處。”
陳銘接過王燕遞過來的報表看了起來,這半個月以來分公司的經營狀況都在里面。
“陳總,招標公告已經發出去了,但來報名的工廠沒幾家,還都不是什么大企業,感覺那些大工廠對我們這次招標挺抵觸的。”
陳銘笑了笑,這種情況并不出乎他的預料,“沒關系,從來都是廢品站求著他們,現在反過來讓他們來咱們這里投標,他們當然不愿意了,只要有人參與就行,一開始價格低點兒也沒事,只要全省的廢品都在咱們手里就行了,他們早晚得找上門來!”
他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對了,既然來投標的都是小廠,那他們的用量肯定不大,庫房這邊要注意,早點計劃,該租就租,提前準備好,別到時候廢品收回來沒地方放了!”
王燕擔憂道:“我擔心這樣會占用我們大量的流動資金...”
她的話提醒了陳銘,確實,如果沒有大工廠來投標,收回來的廢品量太大,小工廠無法全部消化,那些廢品賣不出去就只能堆積在庫房里,地方不是問題,庫房可以租,可每天收來的廢品是要給現錢的,就算不是每天結賬,至少也是一周一次,這樣的話萬一時間拖的長了資金鏈斷裂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