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瑩瑩的故事吸引了很多人的共鳴,也為陳銘在一天之內就帶來了上百萬的粉絲。
不過這主要還是歸功于慈善會的名氣,他在發了那條微博之后,便立刻用慈善會的官博轉發,所以才會吸引來這么多人的注意,再加上他慈善會總會長的身份,才能達到百萬粉絲的數量。
粉絲數還在不斷的增加,雖然速度變緩了,但陳銘相信,每天漲上幾萬個還是有的,雖然跟最終一千萬的目標相比有點杯水車薪,但有了總比沒有好。
其實對于這個任務,陳銘是很反感的,除了剛開始組建慈善會的時候他有過讓自己先出名,然后帶動慈善會的想法,之后他從來沒往這方面想過。
出名有什么意思呢?難道還能比有錢更有趣?就連錢,陳銘都覺得沒什么意義了,還要什么名氣?
可雖然厭惡,還是不得不去做,沒辦法,想要復活陸雨涵,就只有這一個辦法。
系統的邏輯真的很奇怪啊,之前做好事拿獎金的邏輯好歹還能夠讓人理解,現在復活一個人卻要先出名,兩者之間根本就沒有任何邏輯關系好吧...
吐槽完畢,陳銘開始考慮下一步的打算。
許愿瓶那么多,可是真正值得去幫助的人其實并不多,比如陳銘剛剛看到的這個,明明月薪上萬,還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好好存幾年前買房根本不成問題,可是這個家伙卻非要把所有的繼續拿來買了輛好車,每個人絕大多數收入都只能用來還車貸,這種人,竟然有臉問自己要房子?
自己是一只在做慈善,可是自己并不是冤大頭啊!這些家伙是把自己當做阿拉丁神燈來用的嗎?
陳銘正要將那個愿望刪除,突然又覺得只是刪除還不夠,得讓所有人都知道這種愿意不可能被實現才行,不然以后全是類似的豈不是煩死了,刪都要刪好久。
想到就做,陳銘便又發了條微博,把這個愿望截圖,然后把許愿者的個人信息和所在地打上馬賽克,確定不會泄露什么內容,這才傳了上去,然后明確的說明,此類愿望不再可實現的范圍之內。
這條微博一發,立刻就帶來了大量的點贊,獲得了無數支持的聲音。
好在絕大多數人三觀都是正的,不然如果全是這種貪得無厭的人,那這個世界豈不是太糟糕了?
翻了會兒評論,陳銘便將注意力重新放到了那些愿望上面。
可是看來看去,絕大多數都是失望,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個值得關注的。
這是男的,三十歲,許的愿望很簡單,就是希望欠自己的那些工程款能夠快點要回來,好能夠跟女友復合。
看到他的愿望,陳銘就想起了自己前世的經歷...
第二天,陳銘就跟他見面了。
這人叫李建,今年剛剛三十,穿的有點邋遢,看樣子出門前連頭都沒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