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臉頹廢的向陳銘講述了自己的情況。
“我原本是跟著別人干的,高技術,后來嫌工資低,就辭職出來自己注冊了個公司單干。”
“一開始挺好的,我跑業務很努力,客戶的要求也都盡量滿足,所以很快就接了幾個小活,每個合同金額都不到十萬塊。”
“這幾個合同還算順利,雖然也是拖欠了付款的時間,不過也就拖了幾個月,在工程行業只拖幾個月就付款已經算是很快的了。”
“當時我大概賺了有個三十多萬吧,有點飄了,然后正好遇到一個客戶,關系不錯,他那有個兩百多萬的小工程愿意承包給我。”
“這個工程利潤相當高,合同金額兩百六十多萬,但成本只需要一百六十萬,相當于有一百萬左右的毛利潤,扣掉稅金什么的,也能省下六七十萬。”
“我當時想著干著一個活能頂之前的十幾個小活,所以就答應了。”
陳銘其實已經猜到他之后的事情了,但還是問道:“可是你不知只有三十多萬嘛,缺的那一百三十萬從哪來?借?”
李建點點頭,“嗯,當時大概是六月份,客戶先給我付了三十萬的預付款,承諾剩下的款最晚年底之前就能付,我一想才六個月,不算太長,就答應了。”
“然后我就開始借錢,不過我也不認識什么有錢人,只能湊,找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最后一共才湊到二十萬,還缺八十萬。”
陳銘嘆了口氣,“然后你就借了小貸?”
“唉~”李建嘆了口氣,“當時我跟工人談好,平時只給他們發生活費,年底一次性結賬,這樣我前期就可以又少支出五十萬左右,只缺三十萬,我想著就缺這么一點了,所以就去金融公司借了小貸...”
“三分息,一個月九千塊的利息,說好了借半年,一共五萬四的利息,跟這個活的利潤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太值了,所以我腦子一熱就借了。”
聽著李建的故事,陳銘有一種錯覺,仿佛是見到了前世的自己。
不用他說,陳銘就借著他的話說道:“然后到了年底,甲方沒給你付錢,人工工資,親友借的錢,小貸,三方全都找上門,你沒辦法,所有只能再次借貸,以貸還貸,對吧!”
李建苦笑道:“當時確實沒辦法了,能借給我錢的都是好朋友和家里的親自,也都是普通人,說好了年底還的,我不能食言,至于工人工資,那些工人辛辛苦苦在外面干了一年,回家的時候我不給他們發工資,我還是人嗎?”
“然后我就又拖人給我擔保,借了一百二十萬,小貸,還是三分息。”
“把工人工資,借款,還有之前那三十萬小貸都還上以后,剩下的二十萬還了還信用卡,還剩不到十萬了,客戶當時說兩三個月之內就能給我付錢,我算著剩下的錢差不多剛好夠還三個月的利息,不夠的再套點信用卡,到時候也就夠了,就當是成本又增加了十萬塊吧,還是能有四五十萬的利潤。”
之后的事情不用他說,陳銘就全都明白了。
無非就是甲方再次食言,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李建繼續以貸養貸,然后債務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