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什么先放在一邊,目前占據益州,當務之急其實應該是拿下漢中。
這一點從軍事,歷史各個角度都是能夠說明的。
當然,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最好還是蜀中和荊州兩路用兵,不過目前荊州劉表也不好對付,相對而言,漢中這邊的攻略卻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怎么叫迫在眉睫呢?
因為正一道和五斗米道兩大宗派之間的爭斗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了,而且雙方也都開始拉盟友了。
劉備說這個的時候,姜文煥是懵逼的,正一道和五斗米道教不是一家人嗎?什么就成了兩大教派在廝殺了?
事實上,這個階段這兩者的確是不同的教派,后來張魯做掉了對方的老大,收編甚至改進了宗教體系,才有后來的天師道流傳下來。
只不過,歷史上宗派這些事情不過是政治的邊角料而已,史料敘述也就是一帶而過。而到了這個魔改過的世界,宗派的勢力大為提升,這兩大教派想要分出結果就不是簡單的事情了。
《后漢書·靈帝紀》:“中平元年秋七月,巴郡妖巫張修反,寇郡縣。”
劉艾《紀》曰:“時巫人張修療病,愈者雇以五斗米,號為五斗米師。”
《三國志·魏書·張魯傳》注引《典略》說:熹平中,妖賊大起,三輔有駱矅。光和中,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駱矅教民緬匿法,角為太平道,修為五斗米道。
從這些記載很明顯就可以看得出來,五斗米最初應該是張修執掌的,至于最后結果,就算是不看資料大家也知道,因為最后在漢中據守,投靠曹操的正是張魯,而不是張修。
《三國志·張魯傳》中說:“益州牧劉焉以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將兵擊漢中太守蘇固,魯遂襲修殺之,奪其眾”。
所謂奪其眾什么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按照劉備的說法,這兩大派其實早在當初張道陵創立正一威盟的時候就存在矛盾了,因為張修五斗米道前身其實就是本地“巫人”“巴巫”之類的原始宗教。
當年張道陵到了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而這些祀奉鬼妖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張天師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禍害百姓的巫妖之教。
張陵在青城山“除鬼”,并在青城山改造“鬼城”,以鬼道治民。史載,張衡妻“始以鬼道”、“兼挾鬼道”,“以鬼道見信于益州牧劉焉”。張魯在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可見,張氏祖孫三代人家傳之道為“鬼道”。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和這些原始鬼妖崇拜的宗教之間的爭斗一直都沒有停止。
張修作為“巴巫”對巴人的巫術是十分熟悉,并用以傳道,光和年間在漢中和巴郡形成了一股較大的勢力。在張角于靈帝中平元年二月起義之后,張修也于同年七月在巴郡發動五斗米道徒舉行了起義,他們攻打郡縣,殺害貪官,沉重打擊了朝廷在川中的統治,一些地主豪強驚呼“季世不祥,米巫兇肆”,以至于史家特地將他與黃巾起義領袖張角并列在一起。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從張道陵到現在也數百年了,巴蜀土人再怎么也不可能拿著一成不變的原始崇拜和正一道對抗。所以張修五斗米道傳教的主要內容其實已經脫離了原始宗教的桎梏了。
《三國志·張魯傳》中云:“修法略為角同,加施靜室,使病者處其中思過。又使人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習,號曰奸令。為鬼吏,主為病者請禱。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使病者家出米以為常,故號五斗米師。實無益于治病,但為淫妄。然小人昏愚,竟共事之。”
也就是說,或許是因為受到了張角的影響,張修的宗教活動大致與張角相同,比如強調叩頭思過、符水治病,但又有獨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