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陵先退隱北邙山修道,后得黃帝九鼎丹經,修煉于繁陽山,丹成服之,得分形散影之妙,通神變化,坐在立亡,每泛池中,誦經堂上,隱幾對客,杖藜行吟,一時并赴,人皆莫測其靈異也。
后于萬山石室中,得隱書秘文及制命山岳眾神之術,行之有驗。
既遇老君,遂于隱居之所備藥物,依法修煉,三年丹成,未敢服餌,謂弟子曰,神丹已成,然未有大功于世,須為國家除害興利,以濟民庶,然后服丹即輕舉,臣事三境,庶無愧焉。
老君尋遣清和玉女,教以吐納清和之法,修行千日,能內見五臟,外集外神。
一日夜半似醒似夢之間,忽見那太上老君下降,對張道陵說:“近來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則功德無量,名錄丹臺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平頂冠、八卦衣、方裙、朱履等。
可以說,這個階段的張道陵獲得黃老兩位道家之尊傳承,更是已經修成陽神,就差宏愿功德到位就能白日飛升了。
這種情況下,只是驅逐六天魔王,八部鬼帥等,哪怕是張道陵有意推動陰陽對立,人鬼分離的事情,這些老家伙的實力也是非常可觀的。
除此之外張修麾下或者說所屬的部落乃是賨人,又稱寅人、板楯蠻,也是當代土家族的“主源”。其存在于春秋戰國之前,主要分布于嘉陵江畔。該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
上古三朝時期的表演就先不多說了,到了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憑借的大后方,便是包括賨人在內的巴蜀之地。戰爭期間,負責后勤的蕭何、呂雉動員寅人參戰。據史料記載,當時賨人從十六到六十歲的男子都拿起武器上前線。當漢中一帶因遭受天軍出現大饑荒時,劉邦還下令大批饑民到賨人聚居的巴地和蜀地就食,穩定了漢王后方。漢高祖劉邦為了獎勵賨人的汗馬功勞,下詔免除了寅人中鄂、羅、樸、昝、度、夕、龔七姓的租賦,其余廣大賨民每年也只繳四十寅錢的租賦,比一般人要少交三分之一。
而這七家也還是現在的七姓夷王,張修退回益州之后找來的強大助力。
七姓夷王什么的在歷史上也是一筆帶過的,大概就是張魯兼并張修之后就跟著張魯了,后來跟著張魯一起投了曹操,鎮守巴東,結果還被劉備打敗了。
相對而言,名為杜濩、樸胡、袁約等人完全沒有存在感,賨人之中倒是有一個名氣還算比較大,甚至隨著有些詞的大火,在現代還越來越有名的人物。
這個人物叫做王平,而這個大火的詞則是無當飛兵。
巴西郡七姓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舉巴夷、賨民依附曹操,王平隨杜濩、樸胡等被遷往洛陽,被任命為一名代理校尉。
劉備手下黃忠于定軍山斬殺曹軍大將夏侯淵,王平隨曹操率領大軍來爭漢中,卻被劉備擊敗,王平得以投降劉備,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
而后王平在蜀漢也算是大方光彩,雖然說較之于五虎之類還要差一點,但是隨著現代人對于名將追捧完之后對精兵也開始了追捧,陷陣高順,白馬公孫,先登鞠義,白耗陳到之類也開始不斷被提及,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無當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