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作戰,知己知彼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從劉備這邊了解到張魯的實力,姜文煥也是不得不感嘆,難怪原本張修輕松被張魯吊打,實力差距還是很大的,要不是六天魔王之類的老怪物殺回來,張魯根本用不著找人幫忙。
天師道傳承第三代,算起來張魯卻是第四位道主了,為什么這么說呢?
初代道主張道陵的情況自然不用多說了,得老君道統傳承,立下正一道派,成就陽神,白日飛升。
二代道主張衡,張衡初生并沒有他父親張陵那種讀萬卷書后感悟到讀書并不能解決生死的問題,進而棄儒改求長生之道。
張衡也是和他父親一樣先走了儒道,自小刻苦向學,少年時便會做文章。16歲以后曾離開家鄉到外地游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地區。這一地區壯麗的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后又到了東漢都城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后來著名的學者崔瑗,與他結為摯友。張衡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了六藝的道理,而且還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制造等。
比他父親更甚的是,他并沒有那種覺得儒道沒用,想要追求長生之道的打算,而是在儒道乃至是其他學書方面取得了超凡的成就。
成就高到一種什么程度?完全是整個漢代乃至是整個華夏歷史上都排得上號的程度。
比如在儒道方面,他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并稱漢賦四大家。而且他還算事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
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
可以說,張衡為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譽為“木圣”(科圣)。
可以說,在儒道方面,張衡這個時候完全稱得上亞圣級了。
不過,誰讓他老爹更牛叉?
張道陵在江西貴溪縣云錦山住了下來。此地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為古仙人棲息之所,張祖就在山上結廬而居,并筑壇煉丹,三年而神丹成;龍虎出現,故此山又稱龍虎山。
這個時候他就已經成就陽神了,只是這種狀態下飛升固然不錯,但是距離超脫卻還有所差距,所以駐留人間,尋求完成宏愿的大功德。
緊接著,就是太上老君傳下法旨,明悟治理巴蜀鬼道就是他的天命之后,一方面自然是帶領弟子前往四川,同時也已經開始準備飛升之后道統延續的事情了。
張道陵雖然不止一個子嗣,但是張衡如此天賦較之于其余兄弟完全是昊日當空,無與倫比,張道陵自是不會舍棄他而將道統傳給其他人。
至于其中的過程之類誰也不知道,只知道最后結果就是‘科圣’張衡過世,嗣師張衡出現在張道陵身邊,開始隨同張道陵鎮壓鬼魔之行。
多年之后,張道陵功德圓滿,白日飛升,張衡繼承正一道,而后也沒怎么發展,卻也不算衰弱,只能說平平淡淡的將道統傳給了兒子張魯,自己一個人飛升了。
沒錯,不同于張道陵其實是帶著兩大弟子等飛升的,張衡就是一個人飛升的,其夫人,兄弟,姐妹等等一個都沒能夠獲得提攜。
了解到這些的時候,姜文煥是懵逼的,唯一的感覺就是狗作者真會玩。
通過劉備的介紹,姜文煥要是還沒看出來,這所謂張衡前面一段設定完全就是那個天文學者張衡才怪了?那個科學家張衡講道理應該只是和天師道第二代祖師張衡同名,也算是生活在同一時代,只是祖籍和年齡對不上,歷史上公認,這兩個張衡并非是同一人,只是同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