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法子,楊真卿知道,自己現在已經是拿楚弦一點法子都沒有,別說自己,就是夫妻楊泰升何嘗不是,楚弦現在甚至已經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和父親‘平起平坐’,就說爭奪首輔閣首座,現在最有可能得,就是父親楊泰升和那個楚弦。
“真卿,稍安勿躁,你都這么大歲數了,怎么還這么沉不住氣?”楊泰升這個時候教訓了一句,楊真卿急忙低頭聽訓。
“楚弦這個人很不簡單,不過這次首輔閣首座,我楊泰升是坐定了,這也是我楊家歷代都謀求的事情,想我楊家何等風光,數代人都是圣朝中流砥柱,可卻是沒有一代人能坐到首座的位子上,今次是最好的一個機會,我楊泰升自然不能放過,而且執掌權柄之后,如何治理圣朝,我也早有打算,只有執掌權柄,才可能推行自己的諸多政令,所以無論是誰都擋不住我。”楊泰升此刻一臉的自信,楊真卿急忙點頭:“父親說的是,就算那楚弦修為夠了,但要說資歷,還是無法和父親相提并論。”
楊泰升擺擺手:“好了,這件事我已經開始準備,這幾日拜訪了幾位老朋友,讓他們支持我,除此之外,楊系這邊也需要加大人馬,雖然朝會那邊的職權被削弱了太多,軍政和內政都已經不過朝會,但首座之選,還是要通過朝會和首輔閣雙重認可,楚弦之前推行官員改制,可是將朝會得罪了個夠嗆,這對我們有利,可以加以利用一下。”
楊真卿點頭:“父親,我知道該怎么做,那什么時候提出來這件事?”
楊泰升道:“也就快了,楚弦很有耐心,看他的樣子,是等咱們先開炮,好,那我就如他所愿。”
……
這幾日京州的官場都陷入一種極為古怪的氣氛當中。
蕭禹太師已經是正式辭去首輔閣首座,左太師的職位,這個圣朝最高權柄此刻空缺,誰都知道,這個位子必須要盡快找人選填補上。
而蕭禹太師走時,推舉了兩個人選,一個是楊泰升,一個就是楚弦,也就是說若無意外,下一任首輔閣首座,左太師,就會從這兩位當中誕生。
只是這種一次推舉兩個人的情況,還是很少發生的,這說明,蕭禹太師實際上是沒有做出決斷,接下來誰能上位,只能是各憑本事了。
一般像是這種情況,比拼的實際上是‘聲望’。
官員的聲望。
有的時候,聲望這種東西,還真不被人所重視,但這個時候,居然是可以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東西。
有人專門研究過,因為楊泰升閉關百年,所以說,在民間和基層的官員那里,楚弦的聲望明顯要遠超楊泰升。
但在一些高官和一些老牌官員家族那里,楊泰升的影響力就要更大。
總之,各有長短。
當然,關鍵還在于首輔閣成員,還有朝會成員上。
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楊家突然傳出來消息,楊泰升要過五百歲的大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