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道:“那你準備什么時候回來,到時候建廠的地和木材加工廠那邊,我幫你對接。”
李宜祿道:“等這個月結束吧,不管怎么樣,也要把工資結了再回來,在這段時間里我會咨詢一下相關的廠家,進行一個對比,也不耽誤工作的推進。”
對于何歡來講,他的任務重,時間緊,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對于李宜祿而言也是如此,任何企業要發展,任何人創業要成功,都必須分秒必爭,利用好每一分鐘。
可辭職也是需要時間的,他不能顧一頭不顧一頭,做任何事都應該有始有終。
李宜祿回來的時候沒有直接回貴州,而是轉道湖南,他要去實地考查一家相中了的廠家的產品,決定去他們的一個客戶的工廠里轉轉。
一來驗證產品的質量,二來學習一下別人的經驗。
任何一個白手起家的人,都會走很多彎路,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避開這些彎道。
魯訊先生曾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創業也是如此,最捷徑的方法就是把別人成功的經驗復制粘貼到另一個地方。
李宜祿此去就是要復制對方的經驗,粘貼到自己的家鄉。
他這幾年在外面存十多萬塊錢,別說修廠房,買設備都不夠,微薄的資金,只能支撐他一次創業,一但失敗,再難站起來。
所以他必須考查清楚,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任何失敗和錯誤都是他不能承受的。
湖南的無煙炭老板姓李,得知了李宜祿的目的,高興的接見了他。
李老板道:“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天下李姓是一家,你來那是對我的信任,我肯定是知無不言,我年長幾歲,你叫我一聲大哥,我喊你一聲兄弟。”
李宜祿被他的熱情感染,喊道:“大哥,那就拜托你多多指教一下弟弟,我們那里太貧困了,現在政府派了第一書記過去扶貧,給我們搭了創業平臺,我很珍惜這次機會,希望能夠帶領村里的老百姓發展,擺脫窮苦的生活。”
李老板道:“我也是平頭百姓出生,你的心情,我懂。”
兩人邊說邊聊之間,李老板就帶著李宜祿走進了自己的工廠,開始一樣一樣的給他介紹起來,整個車間是怎么布局的,從哪里上料,哪里下料……
李宜祿拿出筆記本,邊看邊記,并將整個工廠的布局畫了出來。
從大門進來,左側是一座綜合辦公樓,一樓是接待、賬務等對外辦公室,二樓是管理人員辦公室,三樓是員工宿舍,四樓的房間是空著的。
李老板道:“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們建這個也花了不少錢,現在也是負債前行,四樓還沒有裝修。”
李宜祿風外墻只有正面刷了真實漆,其余三面都是水泥清光,知道他們確實不易,點頭道:“能修出這么大的廠房,已比我們強過很多,這辦公樓我都不敢想。”
李老板叫了技術負責人,一起陪同李宜祿繼續向里參觀。
主廠房是一棟鋼結構的廠房,頂棚蓋的是彩鋼瓦。
幾人從靠辦公樓的大門進去,入眼卻是庫房,堆放著一箱箱的成品木炭,層層疊疊,不下百箱,蔚為壯觀。
李宜祿道:“大哥,你們現在的產能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