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靠農耕文化來發展旅游是不可能的,唯有打造一些適宜的產業,一步一個臺階向前走。
原本看著山間田地里的壩子,又有王奉兵這樣的蔬菜販子,何歡想引進企業發展大棚蔬菜,可是他找了幾家有相關背景的企業后,都沒有愿意來做。
因為大足鎮實在是太偏遠,他們的蔬菜種植基地都是在城市郊區的鎮鄉,當天收割后就可以分撿送到各大超市、菜市場出售。
相較之下,如果來青杠村做,投入和回報不成比例,收益太低。
待何歡講完,參會的老板們都不發言,沉默地坐著。
吳大鵬道:“有啥想法就說,我們是開會,是在討論。”
一直聽著眾人討論的楊開德,見眾人心中都有意見,嘴上雖不說話,臉上卻寫滿了不滿,開口道:“其實,我和大家一樣,我也在創業,七年前我從外面回來,看到滿山的土地荒著,長滿雜草,心中十分不是滋味,就把所有的錢都掏了出來,承了兩百畝地,全種了核桃。”
“到現在都沒有結果,一直貼錢在做,因為我知道不結果是因為時候還不到,只要到了那一天,他自然會結果。到現在我已經從親戚朋友那里借了四十多萬了,我很感謝他們相信我,愿意支持我,因為他們知道我腳踏實地在做事。”
“給大家說這些,就一個目的,只要你們認真做事,我們村委會也是看在眼中的,我相信全村的老百姓也是看在眼中的,只要我們擬定好計劃,我相信他們會支持我們的工作,你們也別擔心籌不到錢。”
楊開德很清楚,在坐的都是青杠村思想、素質最好的村民,如果今天的會議連他們都不能說服,那其他群眾的工作必定更難做。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些人就是未來青杠村發展的火車頭。
何歡帶頭鼓掌,說道:“我們一起向楊大哥學習。”
楊開德承包了青杠村和楠木村兩個交界四個村民組的二百多畝荒地,種植了幾萬株核桃,一直在賠錢,是人皆所知的事。
也因此,楊開德有了一個楊傻瓜的外號,老百姓都寧愿自己家的土荒著,都不去干這賠錢不討好的事,而他一個外人卻把這些土地承包了種不結果的樹。
兩百多畝地,雖然栽成了樹,但每年都要請人清理雜草,否則雜草瘋長,就會影響核桃樹的生長,時間一長群木成林,更會影響未來核桃結果和采摘。
所以每年楊開德都會請人去打理,除草,除蟲,給樹施肥……
吳大鵬道:“楊委員講這個的目的,就是希望你們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要把目光放長遠,比如說你盧琳的磚廠,規模做得再大,沒人買你的磚,你生產出來做什么?”
“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有了錢自然會修房子,自然要用磚,那時候你的規模想不擴大都不行!”
是的,每家每戶都有山林,對于大的樹木,林業局有規定,不能亂砍亂伐,要想砍伐都要經過批準,但次一點的,老百姓是可以砍回家。
當無煙炭廠建立后,他們還可以賣“三廢物”以增加收入。
這正符合總書記在《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李傳達的精神,死水一潭與暗流洶涌都不行,要切實保障社會發展的活力與有序。
無煙炭正是注入到青杠村這潭死水中的活力,也必將帶來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