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
李宜祿從村委會出來,剛走到街口,突然聽到有人喊。
熟悉的聲音一下就把李宜祿吸引住,轉頭一看卻是夏七芳。
“七……”
李宜祿本想喊“七芳”,可話到嘴邊又想起羅明珠的話。
他應該喊她“幺孃”。
可就因為他春節時的一句“幺孃”,夏七芳這半年來都沒和他說話,一個電話也沒打。
如果自己再喊“幺孃”,夏七芳必然會生氣。
夏七芳拖著行禮箱,直接來到李宜祿面前道:“哥,你去哪?”
李宜祿道:“我回家呢,我幫你拿吧。”
夏七芳半行禮箱遞給李宜祿后,說道:“我準備回來后就不出去了,我想考我們村小學的老師。”
“為啥?”
“離家近啊。”
“考中學老師不好嗎?”
“太遠了,我就想呆在家里,和你們在一起。”
“……”
“怎么,你不高興?”夏七芳見李宜祿不說話,盯著他問道。
李宜祿道:“我勸你慎重,現在很多小孩都在城里上學,青杠小學可能辦不了多久都要取締。”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的人增多,許多家長都將孩子帶到了外面,有一部分小孩也寄養在城里的親戚家,留下鄉下的孩子越來越少。
已經有很多小學因為生源不夠,而合并到了較大的學校里。
在這方面李宜祿還是支持教育局的做法的。
鄉村小學的教育水平較差,在他上小學的時候,有些老師一邊教書一邊忙著地里的農活,在教學上并不上心。
很多老師都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對教學并不上心。
與其尸位素餐,不如取締,讓學生們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夏七芳道:“那是以后的事,現在還沒有取締啊。”
李宜祿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劃,你還是冷靜想幾天再說吧。”
夏七芳道:“我看你就是不想我回來,一點都不熱情,又不支持我。”
李宜祿道:“你是大學生,就應該有更大的平臺來展示自己,而不是窩在這窮鄉僻壤。”
“呵,你這觀點我就不贊同了,城里有那么多大學生,根本就不缺我一個,但是咱們村就很缺我這樣的人才,我回來的時候就想好了,我要像你一樣,用自己的能力來改變家鄉,把它建設得更美麗。”
“……”
在李宜祿的意識里,建設、改變這些事都應該由男人來做。
所以他不怕吃苦,甘愿奉獻。
但他沒有想過女人同樣可以。
男女生來平等,兩者本不應該被區別,憑什么有些事就只能是男人去做?
李宜祿想反駁夏七芳,希望她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他的原則又告訴他,不能這樣說。
要建設好家鄉,本來就涉及方方面面,無論男女老幼都不應該被排斥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