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見趙璋的尸體,守城的江東義師士卒再無士氣,一部分人獻城投降,另外一部分人則逃亡藏匿。
陳太師也懶得追捕那些逃亡藏匿的叛軍士卒,留下一千名士卒駐守,便繼續揮軍南下。
不得不說,在追擊江東義師這件事上,公羊先生也估錯的形勢。
公羊先生以為陳太師在收復山東后,會立刻調頭對付濟陰、東平、濟北等郡的叛亂,而如此一來,他江東義師就能得到寶貴的喘息之機。
但遺憾的是,陳太師選擇了繼續進剿江東義師。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那則讖言中,亂他晉國的有一大一小兩頭老虎,‘大虎’趙璋雖然伏誅了,但還有一頭‘小虎’呢。
而這頭小虎,便是如今退至瑯琊郡開陽縣的趙瑜,‘大虎’趙璋之弟。
盡管陳太師本身并不相信什么讖言,但若不能誅殺趙瑜,他心中亦有不安。
王二十八年二月中旬,在經過了十幾日的路程后,陳太師率十余萬晉軍追至瑯琊郡。
得知晉軍大舉來襲,瑯琊郡北部各縣的江東義師紛紛棄城后撤,退至開陽縣。
二月十六日,陳太師命人將趙璋的尸體送還開陽,同時勸告趙瑜率眾投降。
趙瑜知道自己也在晉國朝廷‘必誅’的名單中,又豈會投降?更何況,他看到兄長趙璋的尸體,恨得咬牙切齒。
憤恨之下,他命人將送還其兄尸體的幾名太師軍軍卒打了十仗,然后將其驅逐出城,借此表達他誓死不降的決定——若非這幾名軍卒送歸了其兄尸體,恐怕他會殺使立威。
而那幾名太師軍軍卒可不知趙瑜其實已經手下留情,回到軍營后,憤慨地向陳太師、薛敖等人述說了趙瑜的無禮,聽得老太師都有點不高興:老夫好心將你兄的尸體送還給你,你怎能再命人棍打老夫的士卒?年輕人好不曉道理!
不過鑒于沒出人命,老太師也就沒有追究,好言安撫了那幾名軍卒,打發他們回去養傷。
至于接下來的事,那就按部就班,先建營寨、然后攻城。
二月二十日,晉軍花了四日光景,在開陽城外建成營寨,隨后便部署攻城事宜。
趙瑜原以為可以憑著開陽城抵擋晉軍一陣,但很可惜,他高估了他麾下軍隊的士氣。
山東戰役失敗、臨淄淪陷、渠帥趙璋身故,這一系列的打擊,沉重打擊了趙瑜麾下江東義師的士氣,以至于他守衛的開陽縣,連一日都沒守住,就沒太師軍攻入了城內。
別說趙瑜難以置信,就連陳太師與薛敖、羅隆等人都感覺不可思議。
要知道在去年的臨淄城,他晉軍可是付出了數萬人的沉重代價,就連他太師軍,死傷也超過兩萬余,怎么今日打這座開陽城卻如此輕松?
當然,對于晉軍而言這是好事。
不過對于趙瑜與江東義師而言,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開陽失陷后,趙瑜只能率領殘兵繼續南撤,撤退至東海郡。
此時在與東海郡相鄰的彭城郡,趙瑜派出的丁立、張慶等人,才剛剛將公羊先生的尸體,以及遺書等物,交于趙虞的兄長趙寅。
瞧見老師的尸體,趙寅痛哭涕零。
就在趙寅悲痛之際,昔日的江夏義師渠帥陳勖卻勸道:“公羊先生的過世,固然是整個義師的憾事,可如今并非是公子悲痛的時候……眼下,西有章靖、韓晫、王謖虎視眈眈,北有晉國太師陳仲率鄒贊、薛敖揮軍而下,倘若趙瑜抵擋不住,我等應當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