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里面的包衣奴才和旗人地主的親族壯丁,總共才一百出頭的旗人地主兵……
這就是為何薩布素將軍一直沒有把旗人地主兵當主力的緣故。
里面真正能打的旗人數量太少了。
那些戰斗包衣奴才雖然平日里在莊子里會被旗人地主訓練,但旗人地主不可能給他們都配上鐵甲,能有一副皮甲都算富裕的旗人地主了。
大多數戰斗包衣身上只有一套棉布服。
而且這些戰斗包衣手里的武器主要不是刀槍劍戟,而是鳥槍!
很顯然,旗人地主并不指望他們能有多強的肉搏實力。
“不行,對方有這么多攻城器械,雅克薩的城墻根本沒有多大作用,反倒會限制旗人馬甲的戰斗力,還是出城野戰為上策。”
薩布素將軍原本以為對面的漢軍缺少攻城器械,所以想要憑借雅克薩城一點都不高聳的城墻消耗對手。
但在看到那三具沖天而起的攻城塔樓后,薩布素將軍立馬改變了戰術。
那些攻城塔樓都特么比雅克薩城的城墻高了,真要是壓過來,攻城部隊完全可以站在塔樓上居高臨下射箭。
唐鴻志這面剛剛組織好第一波豺狼人炮灰攻擊梯隊,就看到雅克薩城的城門洞開。
大隊大隊的兵卒從中列隊走出。
最前排的是以旗人地主為團體單位,隊形松散的兵團。
他們走出城門洞后,立刻列成一字長蛇陣。
手持鳥槍的戰斗包衣奴才在前,手里拿著冷兵器,腰間斜挎著燧發手銃的旗人地主老爺在后,形成一個松散單薄的橫陣。
旗人地主兵里裝備的鳥槍比率較高,自然要充當前排火力。
這也是清**隊的常用戰法。
那些旗人地主其實不用上前拼殺,他們站在自家戰斗包衣后面,更像是一種督戰隊。
等到和對面對射差不多后,在退后讓職業常備軍上前線拼殺。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旗人地主兵都呆在第一道橫列陣線當中。
幾十個旗人馬甲和他們的兒子騎乘著戰馬游弋在戰場外圍,如同伺機而動的狼群一般。
并不是所有的旗人次子都會參軍,更何況一戶旗人完全可以剩下三個以上的孩子,這些孩子往往在父親沒有去世分家前,會跟隨在父親身邊參戰。
積累到足夠的戰功后,他們就可以成為新的旗人地主,或者將自己的旗人軍職往上提一提。
至于職業常備軍里的旗人次子,一般都是旗人地主的旁系家庭的子弟,他們的父輩就不是旗人地主,連長子都沒有家產可以繼承,自然而然的,只能在職業常備軍中打拼吃飯。
誰叫清帝國規定旗人血脈只能從軍打仗,不得經營其他事務呢?
當然,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旗人中的權貴子弟有的是經商的,只是底層的旗人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比起裝備雜亂的旗人地主兵,薩布素將軍建立的雅克薩城防軍就顯得比較整齊了。
首先,這些士兵有著統一的號服。
頭上戴著統一的圓錐形制式戰笠。
手里的武器不是鳥槍+佩刀,就是長槍+佩刀。
這些職業常備軍列成鳥槍在前長槍在后的方陣,形成了第二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