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當望月樓所有的燈盞都被燃起的時候,孟夫人組織的這一場乞巧會,便就要開始了。
燭火昏暗,雖然點燃的數量眾多,
但就是這樣,那匯集起來的光也不過是柔柔一團的,好像是剛剝好的繭抽好的絲,給朱紅的木料蒙上了一層蜜蠟似的。
穿著整齊的奴婢手中都提著一小個燈籠,
燈籠上繪著精致的圖案,
有桃,有柳,有雀兒,還有的是織女牛郎,跨過星河相會的故事。
她們每隔一段距離站了一個,
站在樓梯上,
憑著手中燈籠透露出的蒙蒙的光,照亮了腳下寬厚柔實的地板。
而那些客人們,則一邊低聲說笑著,一邊邁步往上面。
乞巧要看見月亮,
所以乞巧會在最高的那一層。
那一層樓頂有個極巧妙的機關設計,平常時候,木板是合攏的,淫雨不漏,陰風不透;但是當這樣需要一片皓月朗空的時候,便可以打開露出缺口,
好叫月光投進來。
月華甚至能撒到最底一層的地板上,如水一般地潺潺流動,
因此這座樓,才敢稱自己為“望月樓”。
孟如招作為今夜的主角,自然是走在前面的——她只跟在自己母親的身后,而作為男孩子的陶陽和石玉寧,今夜不過是看熱鬧來的,甚至連這高層都沒有上,在爬到倒數第二層的時候,便住了腳去吃東西了。
等著到時候,看姑娘們的乞巧。
“咦,”
“招兒,白小娘子呢?”
孟金氏這才發現,本應該和其他少女一同走上來的白錦兒,此時卻并不在這里。她轉頭看向跟在自己身后的女兒,疑惑地出言問道。
“她,她……”
孟如招說話,不由得支支吾吾起來。
方才白錦兒和自己說要留在廚房中做巧餅,孟如招同意了,還幫她說服了廚房那兒的負責之人;她本以為白錦兒肯定會在乞巧會開始之前出現的,可沒想到都到現在了,白錦兒卻還是沒有出現。
“她,”
“現在應該是……”
孟如招猶豫間,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講這件事情告訴自己的母親;可這么會兒的功夫,用來供奉織女娘娘,和供客人品嘗的巧餅,已經端了上來。
孟如招看見白錦兒就跟在那隊伍中,手里捧著一個盤子。她暗暗松了口氣,對著母親說道:
“阿娘,她在那里呢。”
孟金氏順著孟如招指的方向看去,也瞧見了白錦兒。
白錦兒并沒有跟著那些奴婢走,
她徑直走上了臺子,捧著手中的盤子,滿面笑容地來到孟如招和孟金氏的面前。
“孟姨,二娘子,”
對著孟金氏行了行禮,白錦兒直起身來,笑著說道。
“白小娘子,”
“你這是……”
孟金氏眨了眨眼睛,語氣中有些訝異——她不明白為什么白錦兒會跟著望月樓里面的奴婢一起走出來,也不明白,她為什么手里還抬著裝巧餅的盤子。
“今日七夕佳節,”
“我想了想,身上無甚吟詩作對的長處為客人們助興,便想著好歹發揮一下自己唯一的長處,”
“做了些巧餅。”
“也算是一些小小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