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傷醫事件頻發,雖然每次事件發生后醫療圈里都是激憤洶涌,但洶涌完畢之后,傷醫事件依舊頻發。筆者有一位做了20多年刑警的好友(我們都叫他大張),近日就傷醫事件談了一下他自己的想法,雖說有的意見有些“流氓”氣息,但頗有借鑒意義。現在分享于此,供大家參考。
醫林百曉生:民航總醫院的殺醫事件發生以后,醫務人員反應很大,您怎么看?
大張:醫生目前的境況是大環境造就的,空洞的牢騷基本上沒有意義。
醫改你們是執行者,我們是體驗者,現在看來從最早的醫療推向市場一直到后來的種種調整,沒有一項是著力于提高醫務人員的社會地位的。醫療資源越來越緊缺,醫保的支持又不到位,所以醫患之間出矛盾是必然的。
以上都是大的問題,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即便想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你覺得不滿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離職另謀出路。你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哪干都干不差,犯不上在這一邊受氣一邊罵娘還一邊還干著。
就像買車,你覺得哪個車企不尊重中國,那你就別買他的車。要是一邊罵還一邊去排隊加價地買,不用說別人,連我都瞧不起你們。
醫林百曉生:現在幾乎所有的呼吁都指向要加強醫院安保管理,您覺得會有用嗎?
大張:傷醫事件頻發醫院方肯定要負責任,但是醫院能發揮的作用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以這次民航總醫院的傷醫事件為例,其實醫患矛盾在兩個星期以前就已經有了苗頭,并且醫生也向醫院做了匯報,但是管理方并沒有及時排雷,所以導致了后續惡**件的發生,這是院方需要負責任的地方。至于大家說的加強安保力量,加強醫院安檢等等,這些基本上沒什么用。
醫院安檢至多是能夠檢測出金屬類的兇器,但誰說殺人一定要用刀呢?就從這次的視頻監控來看,兇手即便不用刀,掄起個輸液架也一樣能把人砸死。所以在特定的時期,學會自保是很重要的。與其求人,不如求己。
醫林百曉生:能不能從專業的角度給醫務人員一點建議?
大張:近來傷醫案的受害者主要是女性,施暴者基本上是男性,這跟搶劫殺人的情況有點像。
我們一般建議女性不要夜間單獨出行、小心尾隨、隨身攜帶防狼噴霧劑之類的東西,這些都很有用。把這些辦法放在醫院里就是:盡量結伴出診,讓患方始終與你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尤其是在急診),不要讓患者或者家屬站在你的身后,隨身攜帶一些防護用具等等,這些辦法做起來并不難,關鍵是你一定有自保的意識。
多說一句,醫院里是符合叢林法則的,不要指望護林員能幫你多少。保安更多的是起一個震懾作用,真遇上事兒了他們也未必能起多大作用。你說你們的工資待遇不好,但保安們的工資更低---一個月拿個三兩千塊錢,他犯不上為你拼命。
醫林百曉生:殺醫事件之后,醫院似乎對那患者更關照了,殺人的居然成了了英雄。大家氣得不行,但又沒什么辦法。
大張:事件發生之后繼續救治那個老人是對的,這是人道主義,我們監獄的犯人有病了也得治,但這不等于你們就應該低眉順眼地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