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時候,袁州少見的沒有練個什么,而是泡了一壺茶,就在店里安安靜靜的坐著,好像在等什么人。
大概十幾分鐘后,也就是在剛好三點半的時間,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跑了過來,后面還跟著一個年輕妹紙。
“對不起袁老師,高架上出了車禍,來晚了,對不起對不起。”
中年男子跑到袁州跟前,氣都沒有喘勻,就連忙開口道歉。
“三點半時間剛好,沒有遲到。”袁州這話也是安慰,被人叫老師,還是有點不習慣。
“多謝袁老師體諒。”中年男子話說完,就開始準備了,錄音筆、收音器以及其他小東西,而身后跟著的年輕妹紙,拿著個筆記本,應該是準備記錄。
是的,來人就是《廚藝杰》今天來采訪的記者和助手。
先前袁州答應了做個專訪,就已經夠讓他們雜志社喜出望外了,是以時間自然以袁州為主,并且還派來了雜志社的金牌記者——汪科一
“在開始前,袁老師您需要看看一會我們采訪要提的大致問題嗎?”中年男子汪科一問。
在采訪大牌的時候,以免問到不能問的問題,事先是先要說好的,明顯現在袁州也是這樣的大牌。
“和廚藝相關的問題,都可以。”袁州想了想回答。
“那我們開始。”汪科一瞬間進入狀態,而他的助理妹紙,也聚精會神起來。
“現在提到川菜,我們就想到了袁老板,沒錯就是網絡和現實中,人氣和評價都很高的廚師小店。”汪科一先進行了一個總結性的歸納。
很明顯,在采訪之前汪科一是做了功課的,不像之前某個來拜師的,連店名叫什么都不知道,并且還很一本正經的詢問,除了叫袁州小店,還有什么其他名字。
“袁老板如果資料沒有寫錯的話,您今年二十六對不對。”汪科一邊問邊舉著錄音筆。
“沒錯。”袁州點頭。
“我想想我二十六歲的時候,才轉正成為雜志社正式員工一年,而袁老師您二十六歲,就已經成為了川菜領域的代表人物,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比人和豬的差距都要大。”汪科一說了一個不形象的比喻。
“那么您認為,你有沒有捷徑?”汪科一提問。
“我認為努力就是捷徑。”袁州想了想回答。
汪科一點頭接話:“看來袁老師也是認同,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這個觀點。”
“不,我認為只要努力就絕對能成功,如果不能,是努力不夠。”袁州道:“就好像,有很多技巧很難掌握,練習十次不行,我就練習百次,總能夠成功。”
系統所帶給袁州的不止是食材,或者是菜品的掌握,還讓袁州明白了,廚藝的道路,真相就是要努力,才能向前邁步。
“那有沒有例子?”坐在汪科一身后的助理突然插話了。
汪科一動作也快,瞬間就把錄音筆摁暫停,瞪了助理一眼,訓斥:“采訪的時候你插什么話。”
專訪多數是記者單獨訪問,但若很正式的話,就會跟一個助理,其主要工作就是記錄細節。
比如,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采訪者是什么表情,或者是做了什么動作等等這些。
作為參考信息,雖說大多數時候用不上,但無論如何,這助理妹紙也不該接這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