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嚓”外層變軟,但吃起來卻是焦脆的,像是在吃煎蛋的焦焦的邊緣,油香味和蛋香味充滿口腔。
很快就咀嚼到了包裹在里層的鴨肉,舌頭接觸到鴨肉嫩滑的感覺,同時一股肉汁迸發出來,一下子讓汪季客的嘴里充滿了鴨肉的味道。
鴨肉雖然一吃就知道是嫩鴨,但卻越咀嚼越香,吃到最后還有一絲淡淡的紹酒的醇厚香味。
就是這一絲淡淡的紹酒香味讓整個叉燒鴨子的味道顯得更加的圓潤而完美。
“確實美味。”汪季客瞇著眼,認真的感受著菜譜的余味。
好一會后才睜開眼,目光灼灼的看向袁州。
是的,汪季客吃完這三道揚州三叉后明白了他兒子汪強所說的那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不同是什么了。
想到這,汪季客不由看向汪強。
“爸怎么了?”汪強感覺到自家老爹看他,立刻把筷子一放。
另外三人也沒夾菜了,其實很有默契,都沒有吃三叉,只有汪季客一人動筷子。
“你什么時候才能學到袁主廚五分。”汪季客出言。
“這個……那個……”汪強瞬間卡殼不知道怎么回答。
“算了,什么時候能有三分就夠了。”汪季客出言道:“等會結束了,跟我回去,關門特訓。”
“別別別。”汪強一個激靈,連連搖頭。
什么叫關門特訓,這是由汪季客發明出來練習廚藝的一個方法。
每天吃自己做的菜,然后一直吃,吃完后就保持高強度的鍛煉,練餓了,要吃什么自己做來吃,曾經汪強跟隨著他爸,如此訓練了半個月,人都差點瘋。
然而汪季客決定的事情,沒有再商量的余地,他低頭繼續吃著三叉,一來好吃,作為蘇省人的他喜歡吃,二來他來前就聽聞過小店的規矩,東西要全部吃完。
汪強說不出來到底差在什么地方,黃飛、劉理、郝誠更是感覺不到,那是他們的廚藝未到家。
說出來兩者三叉差在哪一點,真不是很大一點,也不可能是很大一點。
先前說過蘇菜能全國商業化如此好,是因為五虎推廣。
而汪季客作為五虎之一,參與了蘇菜全國化的改進,畢竟全國口味都不同,所以要將口味改進得又符合本身地方味道,又要讓外地人能吃慣。
嚴格來說,現在蘇省大酒店的標準三叉,幾乎就是按照汪季客改進的,也就是汪氏三叉。改進方法其實很簡單,稍微減弱油膩,更注重三叉本身的豐腴口感。
袁州所做的三叉把豐腴和油膩的比例調制的恰恰好,并沒有去掉油膩。
袁州是在兩者之間找平衡,汪季客是削弱油膩,剩下豐腴,但不能說誰的三叉更好,甚至于多數人都吃不出高低。
可蘇省本地人,很容易吃出來,就像汪季客自己,他就更愛吃袁州做的三叉。
因為這更有汪季客他自己小時候,吃三叉的感覺。
“倒是給我上了一課,油膩并不是貶義詞,準確說油膩以前不是貶義。”汪季客心道。
現在的油膩,什么油膩大叔,中年油膩,都是不好的詞匯,食物油膩也不是什么好詞。
可再往以前掰扯掰扯,油膩只是指“含油多的食物”,中性詞,不帶任何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