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當下,效率成為能夠與質量,乃至于比質量更重要的衡量標準,這是全世界的普遍情況。
但我國自古為華夏匠人重質,著名烹飪大師袁州袁主廚,逆流而上,在開口閉口效率的今天,還原古法技藝,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鉆研技巧,磨煉技藝,永不落后。
庖丁解牛,嘆為觀止!
匠人未死,匠人的精神未死,袁主廚就是我們現代華夏青年的代表之一!——《南方都市報》]
南方報和青年報的報道都比較官方,但同時這樣說明一點,無論是國內亦或是國外,都是國家認定的名片,現代華夏青年的代表,這真的不是隨便說說。
要知道,一般這種評價是給商業精英,或者是著名作家,如此評價一位廚師,還真的破天荒第一次。
沒辦法,之前就有中日交流,還有亞太文化交流主廚領隊,以及弘揚華夏菜文化的個人展,幾次資歷下來,在這次詐馬宴后,徹底爆開了。
很多時間,隱形的榮譽,因為隱形所以更難獲得。
除了這一類比較官方的報道,還類似于《鳳凰報》、《觀察者》,不那么官方的報道。
[庖丁解牛的刀工,失傳的廚藝詐馬宴,這些已經不停的炸到人們眼前,但極少有人關注,促成這些神奇的根基是什么。
本報采訪了在桃溪路上居住的居民,以及附近開店的店家,得到了一個很神奇的數據。
廚神小店開店快四年,袁州作為主廚都保持著極為穩定的作息,以至于太規律甚至被人稱之為圓規。
而特別說明袁主廚每次請假都會是轟動桃溪路的大事,但根據本報調查員的調察,袁主廚請假次數不超過二十次。
而沒請假的時間,除了穩定的營業以及作息,還有每天雷打不動的磨煉廚藝、刀工,重復做一件看不到頭的事,是非常痛苦的,而就是有一些人,能夠堅持下來,成為人們眼中的大師。
天道酬勤這句話在袁主廚身上展現得最為徹底,袁主廚還原了庖丁解牛和詐馬宴,這不是偶然,而是一點點的積累。——《鳳凰報》]
這兩個報刊都是挖掘袁州這個人物本身的事,其實關于袁州刻苦的報道,早就有過許多,只不過鳳凰報是總了一個匯總,還采訪了桃溪路上的人。
觀察者甚至于還找到了對家李立,嗯……沒有錯,不知道為什么一旦袁州一紅,李立就會上報,這就好像被動技能一般。
但李立看得很開,還是很開心的接受了采訪,主要是說出了,袁州在西餐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
蓉城日報采訪了張焱,《發現美食的狗》采訪了周世杰,作為兩位資深煩袁吹,當然是將袁州夸得是,那是連袁州偷摸看下來,都有點臉紅。
“圓規,你的烤全牛會不會單賣?”烏海吃完后一直回味,所以就等早餐結束了過來問的。
“烤全牛需要太多準備和場地,一年一次。”袁州回答。
烏海道:“我們簡單點,不用庖丁解牛,就詐馬宴。”
袁州搖頭:“也不行。”即使不用庖丁解牛,也需要太多準備。
在廚藝上袁州決定的事情,是不會更改的,烏獸知道這一點,就垂頭喪氣的回去了。
上午這點時間,袁州去了一波健身房,和膽小壯約好的。
說起來膽小壯作為私教,是很專業的,簡單來說一個小時的課程,把袁州弄得夠嗆。
在結束的時候,膽小壯還說,考慮到還要做午餐,就手下留情了。
“手下留情?”袁州第一次覺得這個成語,和他理解的的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