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你們海警學校沒有化學課嗎?”陳實功推了推金邊眼鏡道:“難道你不知道硫磺和木炭粉不溶于水,而硝酸鉀易溶于水嗎?”
“硝酸鉀是什么?”梅嶺小聲問道。
“就是火硝。”馬應龍臉上有點掛不住道:“陳院長你就說怎么干吧。”
陳實功便給出了他的方案,將火藥倒入水中溶解,過濾后就可得硝酸鉀溶液,蒸發結晶就可分離出火硝。
然后用銅盆裝水,放置于水桶中。往水桶里不斷加入火硝,直到銅盆中的水結冰可用。之后還可以將硝石蒸發結晶重復利用。
海警官兵們雖然腦袋不夠聰明,但執行力可是強無敵的。有了辦法之后,馬上制定計劃,全力以赴行動起來!
一組人馬馬上在艏樓甲板上架起鍋子提取火硝。
另一組人馬將開元號的火炮甲板清空,所有火炮轉移到風雨甲板上,然后把所有所有炮窗、艙口封閉,只留一個加了厚厚棉被的入口,作為冷庫使用。
還有一組人馬將弟兄們的遺體盡量拼完整,脫掉他們血跡斑斑的海魂衫和扎腳褲,把他們全身擦洗的干干凈凈,再給他們剪了指甲、修了胡子。
然后為他們換上干凈的白襯衣,重新熨燙挺括的警袍和筆挺的長褲,以及用眼淚和鞋油擦得锃亮的艦艇皮靴。
最后將他們小心翼翼抬入簡易的棺材中。后勤處戰前特意定制了這樣一批長方形的箱子,先可以用來裝各種物資,戰后可以給犧牲的將士當棺材用。
箱子底下本就有一層吸水的石灰,上面鋪上藍色的毯子,就是英靈們在回家前暫時休息的地方了。
將士們將棺木小心的蓋好,插上楔子,然后送入冷庫中。
在接下來十天的航程中,海警官兵們一絲不茍的執行了陳實功的計劃,日夜不斷的提取火硝,制取足夠讓整層甲板降到零度以下的冰。然后每隔六個小時換一次冰,就這樣足足撐了八天。
~~
萬歷七年臘月初一,永夏港碼頭放起了二十一響禮炮。
一下接一下的低沉炮聲中,護航的戰艦掛著滿旗,引導著開元號和兩艘醫院船緩緩駛入已經清空泊位的一號碼頭。
碼頭上一片肅穆,所有在永夏的海警官兵、保安隊員、子弟兵、預備役,全都穿戴制服,早早在碼頭上整齊列隊,以最高禮節迎接烈士回家。
海警官兵的帽兒盔上,都纏了一條黑色的飄帶,飄帶兩端垂在腦后,作為對同袍的哀悼。
一塊塊豆腐塊似的制服部隊外,則是自發前來迎接王將軍和諸位烈士的永夏百姓。
上月廿六日,《呂宋日報》和《江南周報》,便整版刊登了萊特灣戰役的捷報,從各個角度詳述了這場偉大勝利的方方面面。
還刊發了趙公子致全體軍民的親筆信,其中第一段就是:
‘我不知道應該歡呼還是應該哀悼。我們萬眾一心,剛剛取得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光輝勝利,但代價無比高昂——我們失去了偉大的艦隊總指揮王如龍,還有366位英勇的海警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