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申用懋在接到旨意趕來遼東后,就忙著整理條約協議的事了。
畢竟,朱翊镠已經料到,朝鮮方肯定還會來求助,趕走日本,不可能覺得這事兒就這么完了。
更大的困難肯定還在后頭。
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只是向日本表明捍衛本國主權的決心,卻并不代表日本從此以后便不再來侵犯朝鮮了,相反,取而代之的更有可能是日本的變本加厲。
所以,料到朝鮮方會重提“愿內屬”大明一事并不難。
既然已經料到了,而朱翊镠確實也有這個想法,當然會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將申用懋召來。
申用懋本里負責這方面的事宜。
故而在柳成龍尚未抵達遼陽時,申用懋就已經完成了條約的草案。
第一,明確大明與朝鮮的邊界。
第二,明確義州、宣州、鐵山、皮島一帶都是大明的領地。
當然,條約上并沒有提“割地”,只是將原混淆不清的界限劃清了。
對,凡是不清楚的通通納入大明。
作為朝鮮的宗主國,大明承諾會與朝鮮共同進退,將保護朝鮮不受任何外國惡勢力的挑釁與侵犯,挑釁侵犯朝鮮便等于是挑釁侵犯大明。
柳成龍對此很滿意,表示無異議。
有了國王李昖的授意,這時候他也能做主,自然而然點頭答應。
但作為必不可少的程序,也得將條約帶回朝鮮,給國王李昖過目。
基本上算是敲定了。
只等李昖最后一道程序。
這樣,柳成龍帶著條約又匆匆趕回朝鮮,感覺這趟出使任務雖然艱巨,卻慶幸很順利地完成了。
只是像徐文穎、王象乾、李成梁他們一樣,有一個問題沒想明白。
“愿內屬”大明的確是朝鮮自己提出來的,但內屬的方式其實值得商榷。
柳成龍心里很清楚,無論是他還是國王李昖,當然都傾向于這種方式只作為藩國,而不是像女真族、蒙古族那樣入籍大明成為大明一份子。
可這時朝鮮風雨飄搖,倘若沒有大明的保護,很難想象日本會將他們怎么樣,極有可能國將不國。
如果真是這樣的結局,那不如被大明收了,暫時成為大明一份子。
嗯,只能是暫時。
這是國王李昖對他的特別囑咐,假若大明皇帝對待朝鮮,像對待女真族與蒙古族那樣,朝鮮該怎么辦
事先他們就考慮到了。
畢竟朱翊镠已經拒絕過他們一次。
如果這時候將日本打敗,朝鮮重提內屬大明,大明同意了,但前提是與女真族、蒙古族一樣的方式,而不是僅僅只作為藩屬國的存在。
所以李昖囑咐柳成龍,首先當然傾向于作為藩屬國的內屬方式。
但如果大明堅決不同意,朝鮮也能做出讓步,朝鮮可以像女真族與蒙古族那樣的方式,成為大明一部分。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
當然這種方式只是暫時的,確保和平以后,待休養生息強大之后,再與大明談嘛。這是柳成龍見朱翊镠之前,與國王李昖達成的共識。
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大明皇帝壓根兒就不希望朝鮮像女真族、蒙古族那樣入籍大明,成為大明一份子。
只不過略微提了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