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感覺做夢一樣,見都沒見過,自然談不上了解,那神交又如何談起只是你是皇帝,說什么就是什么吧,他更不敢反駁。
所以徐光啟只是受寵若驚地道“微臣何德何能,居然能得陛下賞識此刻都不知道說什么了。”
“朕知道你喜歡研究,所以當初特意派你去西方學習、感悟。”
“微臣對陛下的大恩大德不知如何感激,這次世界之旅讓微臣大開眼界,感覺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說到出使他國學習,徐光啟才顯得沒有那么緊張,很有分享的欲望。
“聽過這次出海回來,有許多外國傳教士跟著使團來到大明,對外國宗教不知你有什么看法”朱翊镠道。
“一種信仰而已。微臣覺得可以了解以增長我們的見識,但不必學習。”
“那你認為該學習哪些方面呢”
“他們的技術,他們的軍事,他們的算學等,微臣覺得更值得學習。至于信仰,國人也有,比如儒家、道家都有人推崇,東西方不分高低優劣。反而在技術領域,微臣覺得東西方似乎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只是具體讓微臣說,微臣似乎也說不清道不明,感覺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雖然只是簡單的一段話,可朱翊镠聽了,能感受到徐光啟意識里不同常人的覺醒,故而侃侃言道
“你所說的技術領域或許有一個特別的專有名詞可以形容,那就是科學。”
“科學”一詞進入國人的視野已經是很晚的事了,得等到民國年間。
但像利瑪竇等傳教士其實已經在大明進行自然科學知識的宣傳了。
他們在用漢語進行傳播基督教的同時,正是利用宣傳西方國家自然科學知識來博取國人的好感。
“科學”徐光啟一臉的迷惑,肯定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語。
朱翊镠也沒法解釋,只好說道“過些時候,朕給你介紹一位外國傳教士的朋友吧,你們應該能談得來。”
此刻的利瑪竇已經來大明有幾個年頭了,但不在北京,而在南方,后來進北京居住好久,逝世時也在北京。
朱翊镠準備提前將利瑪竇請來。
畢竟這個時候的大明太需要科學知識的覺醒與武裝了。
“多謝陛下關心”徐光啟道,“微臣可否冒昧問一句,陛下要介紹的朋友是這次與我們一道來京的傳教士嗎”
“不是。”朱翊镠搖了搖頭。
“可是陛下,為什么要介紹傳教士給微臣認識呢”徐光啟又弱弱地問,畢竟剛才已經表達過了對傳教士的態度,似乎也沒有表現出很欣賞啊
“不要簡單以為他們只是傳教士,其實他們有許多還是出色的學者,就像朕要給你介紹的那位,利瑪竇先生,懂得數學、天文、歷法、地理、人文等許多知識,有利于你更好地向學習西方,朕希望你們帶好頭啊。”
“幸得陛下如此信任,微臣一定竭盡全力”徐光啟信誓旦旦地道。
“你能領會朕的苦心就好啊”朱翊镠感慨地道,“為什么朕力排眾議也要出使他國就是因為國人眼界狹隘,以為大明什么都是最好最強的,你們出去一趟應該清楚,西方許多方面其實超過了我們,所以必須學習人家好的東西,不然我們會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日本欺負朝鮮不就是因為朝鮮落后嗎”
“陛下言之有理,素聞陛下高瞻遠矚眼光獨到而卓絕,實乃我大明之福”徐光啟忍不住贊嘆道。
“朕一個人能力終究有限,所以還得需要你們與朕同心協力。”
“微臣定當竭盡全力與陛下分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