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很坦率。
朱翊镠望著眼前這位目前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感覺還很稚嫩。
但其實,朱翊镠也不知道該怎么與徐光啟解釋更讓人接受。
畢竟,徐光啟輝煌的人生才剛剛開始,而利瑪竇也才來大明幾個年頭,此刻他倆還沒有相遇呢。
徐光啟對科學還只是處于一個好奇的階段,連啟蒙估計都談不上。
這也是徐光啟被召見,他自己都感覺受寵若驚不可思議的原因。
問是問了,徐光啟也坦誠地點頭承認了,可讓朱翊镠怎么解釋呢
之前讓馮保去請徐光啟時,朱翊镠就擔心會不會因為干預人家的人生,而改變了人家輝煌的人生
這時給予年輕人太多的光環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極有可能毀了人家。
因為這時候給了光環太多,指定會導致人家未來的路更好走,也就不太容易經歷太多的曲折與磨難了。
如此一來,一個人心性自然得不到千錘百煉的機會,那么其成就,通常也很難達到一個頂峰。
就像朱載堉,如果沒有十九年的孤寂生活,磨煉了他的心性,還能不能研究出十二平均律不好說。
還有像湯顯祖,如果不是張居正阻撓十年,三番五次不讓高中,那湯顯祖筆力有沒有那么強也不好說。
世事都有兩面性。
但有一點,年輕人多吃苦,對將來的人生,肯定利大于弊,是好事。
倘若人為地給予太多的光環,反而會讓年輕人跳過本該吃的苦,從而讓人變得沒有那么強大了。
這正是朱翊镠一直擔心的問題。
就是要不要提早干預還沒有出人頭地,但朱翊镠知道人家將來必成大器的那些人的人生,害怕拔苗助長。
因為眼下的徐光啟,與李時珍、朱載堉、申用嘉那幾個人還不同。
徐光啟目前還是一張白紙,而朱翊镠決定幫助李時珍、朱載堉、申用嘉這些人時,他們的成就已經非常高了,已經經歷了默默無聞蟄伏的時間,只不過暫時尚未嶄露頭角被人知道而已。
徐光啟目前還沒有經歷那些。
每一個牛人的背后總會經歷一段甚至很長一段默默無聞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無人問津,不知忍受多少痛苦、折磨、心酸與冷嘲熱諷
李時珍、朱載堉、湯顯祖、申用嘉他們曾經都經歷過,所以才會在各自的領域大放異彩高人一等。
朱翊镠擔心會不會捧殺徐光啟
但既然將人召來了,人家也表達了心中的疑惑,朱翊镠還是坦誠地道“朕覺得你有悟性,是一位可造之材。”
徐光啟更是懵逼了,曾經被馮保邀請時就問過,如今只得再問一次“可在此之前陛下好像不認識微臣吧”
當時馮保給他的答案,皇上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個世上哪有皇上不認識的人徐光啟覺得不能讓他信服。
只是馮保身份地位太高,徐光啟當時也不敢反駁。
朱翊镠微微一笑,如是般道“朕之前確實沒見過你,但稱得上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