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問,卻知那人不見了。
本來昨天傍晚時分的確被那名小校攔住,也被關押在駐軍營里,結果早上起來一查看,那人不見蹤影。
再找,怎么也找不到了。
氣得徐學謨一跺腳,呵斥道“你們駐守在這陵里有一營的軍士,居然看不住一位村夫野老,陛下有令,要提人去見他,這可如何是好”
一幫軍士個個低頭不語。
昨天徐學謨吩咐那個攔人的小校更是輕聲嘀咕道“想必那姓李的不是凡夫俗子,總感覺他身上透露著詭異。”
“失職就失職,還找什么理由難道他不是人是鬼啊”徐學謨又沒好氣地斥責道,“哼,留個人都留不住,待我勘完寢陵再與你們算賬。這么多人每天駐守這里有吃有喝,都不知道干什么。”
軍士們垂頭喪氣不敢吭聲,說起來確實也邪乎,昨晚分明將那個姓李的抓起來,還五花大綁了呢,怎么就無聲無息逃走了不見蹤影真是奇怪
先且不說這個,就沖他昨天說的那些話,用駭人聽聞來形容不為過吧確實就是一個非比尋常的人啊
奉先殿始建于明初,位于紫禁城內廷東側,是停放大明帝后棺槨之地,每位帝后駕崩后的牌位這里都有。
李之懌入殮后,棺槨也停放這里。
朱翊镠輟朝七日以寄哀思。
寢陵依然選擇在天壽山,位置還是徐學謨勘測定下來的,就在穆宗昭陵的附近,也就是被那位“李先生”評為不適合安葬帝后的地方。
反正在那位不知所蹤的“李先生”眼里,這天壽山已經沒有好的吉壤了,再怎么找也是這樣。
徐學謨向朱翊镠如實匯報,那“李先生”逃走不知所向,朱翊镠也沒追究,逃走就逃走,不管。
在朱翊镠輟朝的七日里,徐文穎每天都守在朱翊镠身邊,無論如何都不肯離開,累了就趴一會兒。
宮里宮外也都知道她的事兒,雖然皇上尚未下旨,但已經全部把她當作是皇上的嬪妃看待了。
兩個孩子都由李太后暫時在慈寧宮看著,禮儀房奶媽們的奶水充足,撫養兩個孩子不在話下。
于李太后而言,李之懌這樣離去當然令她悲傷,但保住了兩個孩子,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尤其是男孩兒,倘若不是李之懌拼死一搏,以當時的情形看十有保不住。
如果李之懌沒離開,龍鳳胎,李太后不知有多開心呢。
但世上的事莫過于此,不如意十之,李太后倒也想得來。
只是對李之懌臨走時的遺言最近幾天她想了無數遍,可每當想起都是耿耿于懷,娶徐文穎當然是好,可為什么非要皇帝立鄭淑嬪為后
在李太后眼里,當初沒有廢掉鄭淑嬪,就已經是她的極限了,現如今如何再立鄭淑嬪為后
對李之懌,李太后可謂方方面面都認可、喜歡,唯獨這一點。
關鍵皇上還答應了。
倘若不是因為見兒子朱翊镠情緒低落,她第一時間就要否決。
但即便如此,她也還是暗中在做準備,為了這件事兒,專門派人將首輔申時行請到慈寧宮。
盡管申時行不是第一次來慈寧宮,可也是好久以前的事。
來時的路上,申時行就意識到了李太后是為何事,幸好三位閣臣已經商議過并且達成一致意見。
所以見李太后時,申時行也不怎么緊張,因為他清楚許多事兒只需點頭或搖頭表態就行,至于左右他很有自知之明,沒有這個本事。
況且在這幾天時間里,他還了解到更多的情況馮保極力造成立鄭淑嬪為后,陳太后也不反對。
這樣,申時行感覺他更要選擇、掂量該如何站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