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放心,我預感皇兄第一胎是個男孩兒。”
朱翊镠嘴上這樣回復,但心里是這樣想的:如果有可能,變成一個女孩兒就更好了。
“為何有這種預感?”看得出來,李太后真希望是男孩兒。
哎,這也難怪,本來就是一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四百年后重男輕女的思想還不能完全消除呢。
加上兒子又是皇帝,當然希望生個皇孫繼承大統。
“娘,孩兒就是有這種感覺。”
朱翊镠也只能這么回答,總不能說他知道未來的歷史吧?
關鍵是說出來如果有人信,不找他麻煩也行。
李太后難以掩飾的興奮:“真是男孩兒那就好了。”
雖然在朱翊镠看來,皇長子朱常洛的出生并不是掀起國本之爭的充分必要條件。
但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朱翊镠覺得還是要提前打打育苗。
所以,他試探著說道:“娘,很可惜不是皇后生的,不然是不是就可以立他為皇太子了?”
這問題之前已經提過一次,但當時只是隨口一說。
果然。
李太后這次很認真:“不是皇后生的一樣可以立為皇太子啊!你哥當初也不是皇后生的。”
“但如果皇兄不同意呢?”朱翊镠追問道。
“他為什么不同意?”
“嗯,比如說:皇兄其實并不喜歡那宮女啊,再比如:皇兄以后遇到更喜歡的嬪妃也生了皇子啊。”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可是皇室的規矩。”
朱翊鈞深不以為然:“可規矩不都是人定的嗎?關鍵還得看皇兄的吧,哦,最關鍵的還得看娘親。”
歷史上的李太后確實支持立朱常洛為皇太子。
可讓朱翊镠想不明白的是,既然有李太后的支持,加上朝中大臣和王皇后,而萬歷皇帝本身性子又偏于柔弱,為何就沒能拗過他和鄭貴妃的聯手拖了長達十五年呢?
可能真的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萬歷皇帝太愛鄭貴妃了。
……
母子倆回到慈寧宮。
李太后也沒有第一時間喊人傳來宮女王淑蓉直接問話,而是自己偷偷跑過去觀察。
果真發現王淑蓉一個人躲在角落里嘔吐,而且發現她的體型有些變了樣……之前不知情尚不覺得,可現在已說透,憑著女人的敏感,明顯感覺那是妊娠反應。
李太后怕嚇著王淑蓉,輕輕地喊了一聲:“蓉兒。”
“娘娘……”盡管如此,依然將王淑蓉嚇得一大跳。
她心亂如麻神思電轉,娘娘今晚不是參加鰲山燈會嗎?怎么這時候突然殺回來?莫非莫非……
“蓉兒,你隨我來。”李太后平靜地說道。
王淑蓉嚇得半死,心撲通撲通都快跳出來了。
……
朱翊镠沒有跟去摻和。
他一個人在暖閣里靜靜等候。
但其實,這事兒跟他半毛錢關系都沒有。他只想看看歷史上那個可憐的王恭妃,看能不能給她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
王恭妃實在是可憐!
他對當年明月的那段評論并不認可。當年明月評論說:
“她(王恭妃)并不落寞,也無怨恨,因為她看到了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
“青史留名的太后也好,籍籍無名的宮女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母親,在臨終前看到了自己的兒子,看到他經歷千難萬苦終于平安做人,這就足夠了。”
“所以,在這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拉著兒子的衣角,微笑著說:`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恨!`……其實這句話她是哭著說的,但我認為,當時的她,很高興。”
就問,她如何高興得起來?
她怎么可能不落寞?苦苦熬了三十年不見天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