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朱翊镠暫時并未動用一兵一卒只是挾持了萬歷皇帝,但不得不說也叫“出師”,那就必須“有名”。
否則,即便李太后扶持他,那也是得位不正,將面臨巨大的阻力。
而且,對于王錫爵他們那樣明知朱翊镠挾持萬歷皇帝的大臣而言,這時候倘若只是坐等不管,那就要背上對萬歷皇帝乃至對大明不忠的罪名。
這自然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
經王錫爵一提醒,申時行也感覺到了“師出有名”的迫切性。
他稍作沉吟,如是般回道:“據慈圣太后娘娘說,潞王爺取而代之旨在救人救世,無異于`靖難`。”
“此話何解?”王錫爵連忙追問道。
“具體我也不清楚,但慈圣太后娘娘說,潞王爺本心并不想皇帝,可陛下倒行逆施,全盤否定張先生的改革,倘若照此發展下去,我大明將陷入極度風雨飄搖中,國祚不能延續七十年。為了讓更多人不再受那水深火熱的煎熬,為了我大明能夠繼續繁榮昌盛下去,所以潞王爺有心大展宏圖做出一番成就,可鑒于他的出身,那只有取而代之自己當皇帝,否則懷有再大的抱負也沒用。”
王錫爵又道:“可大明將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國祚不能延續七十年……畢竟都只是預測,也不能作為正當的理由。首輔,你說呢?”
雖然申時行心知肚明王錫爵并沒有問錯,他的擔心很有道理,可也隱隱感覺到,王錫爵還是向著萬歷皇帝。畢竟如果不是萬歷皇帝與張居正對著干,王錫爵這時候還閑居在家,十有**不會那么塊被啟用。
申時行正想著該如何解釋,只聽余有丁說道:“可京城的人都知道,而且朝中許多大臣也見識過,潞王爺確實擁有神預測的本領。”
許國也附和道:“據說慈圣太后娘娘尤為相信這一點。想當初杭州兵變、泉州兵變,潞王爺都神乎其神地在慈圣太后娘娘面前預測出來了。”
說起這個,申時行也想到一點:李太后還說過,朱翊镠當初預測到了萬歷皇帝會清算張居正,所以張居正才會選擇詐死,試看萬歷皇帝。
只是因為暫時還沒有打算公開張居正依然活在人世的消息。
所以申時行也就忍住了沒說。
雖然他看不出余有丁與許國兩位的態度,但他們認可朱翊镠擁有神預測的超級本領,無疑可以作為與王錫爵辯護的一個依據。
只聽王錫爵喃喃地說道:“我也聽說而且相信潞王爺擁有神預測的本領,可拿未曾發生的事作為想取而代之的正當理由,肯定難以讓人信服。還有,倘若慈圣太后娘娘真的支持潞王爺,那置陛下于何地?殺了他嗎?正所謂忠臣不事二主,而我們這些人又有何臉面說繼續效忠于潞王爺呢?”
王錫爵這直白的一問,又問到申時行心坎兒里去了。
身為首輔他不是沒想過。
而這也恰是李太后最揪心的問題。
支持萬歷皇帝,朱翊镠怎么辦?將何去何從?支持朱翊镠,萬歷皇帝怎么辦?又何去何從?
倘若沒有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很有可能會兵戎相見。
這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
當初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不就是興兵內戰了嗎?
張居正依然活在人世,李太后也明確指出過,朱翊镠與張居正一方不會放棄武力奪取皇位。
這件事還可以拿明成祖朱棣來對此說,據《太宗實錄》中記載,朱棣攻陷京城后,朱允炆**于皇宮中,這是朱棣一脈的明朝官方對外的說法。而野史認為朱允炆出家為僧了,流傳最廣的則是他逃到明朝統治不到的海外,朱棣組織龐大的船隊讓鄭和數次下西洋,為的就是搜捕朱允炆。
當然,這也只是野史的說法,可信度似乎,確實不高。
但有一點,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是明朝一大疑案,至今已經六百多年,依然沒有證據確鑿的定論。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