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縣服役超過三年的軍人,將近兩千人,全都召集起來了。
因為大明王朝推行的是“軍戶”制,所以這個數目并不算多。
其實即便不重新分配田地,退伍軍人生活上也會遇到許多問題。
只不過重新分配田地,貌似讓他們的問題顯得更加突出了。
聽說皇帝今天要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們興致勃勃都來了。
集合地點就在縣衙。
近一點的步行,遠一點的坐車騎馬騎驢,反正沒有一個落下不來的。
上次朱翊镠出行還是在黃村,也就是原來大興縣白云觀種植基地,凡是去過現場的人都討到一點好處。
所以,這次對朱翊镠的期待依然很高。不管是不是退伍軍人,包括百姓在內,也都想知道朱翊镠的政策。
……
今兒個朱翊镠起得很早。
原本他是不想大肆招搖的,以他的性子,偷偷摸摸去宛平縣最好了。
只可惜很不現實。一來皇帝出行的規格必須得有,二來為了安全起見還得必須配備肅衛儀仗跟隨。
不可能任由他帶著幾名官員,然后坐著馬車晃晃悠悠就去了。
畢竟這是古代。
但其實放在哪個朝代都不現實,哪怕是現代國家最高領導人前去一個縣城視察,沒有跟班可能嗎?
好在這次出巡宛平縣,嚴格意義上說只是出宮而沒有出城。
否則恐怕他是出不來的。
……
卯時三刻。
只聽東華門內九聲炮響。
接著見到八名騎著一色棗紅馬,身著金盔甲,腰懸金牌與繡春刀,手執大金瓜斧的錦衣衛大漢將軍作為前使,引出兩列約莫兩百人的肅衛儀仗,然后是兩百名府軍前衛帶刀舍人。
跟著抬出的就是朱翊镠乘坐的一頂十六人抬的大涼轎。大涼轎兩側各有八名身著紅皮盔槍金甲,手執開鞘大刀的錦衣衛力士,充任防護屬車使。
大涼轎后面跟著二十多乘輿轎,有八人抬四人抬二人抬不等。
再接下來又是兩百名身著紅盔青甲騎著高頭大馬的宮廷禁衛,以及隸屬于神機營的兩百名叉刀圍子手。
因為就這么遠的一段路,沿途不必擔心需要理刑啥的,所以隨駕負責提調緝事的錦衣衛理刑官也就免掉了。
如此規模氣勢,朱翊镠還是第一次經歷,上次沒有配備府軍前衛帶刀舍人以及神機營的各兩百人。
顯然這次風險預估提高了。
大涼轎抬出東華門后,穿過棋盤街往前門方向迤邐而去。一路上但見傘蓋遮路,彩旗蔽天,每前行一里來地,便會“嗵、嗵、嗵”響起三聲禮炮,這是告訴前面各路負責巡視警蹕的官兵——皇帝的龍輦就要到了。
龍輦所經之處道路肅清。
就連平日摩肩接踵熱鬧非凡的棋盤街也是清曠無人。
朱翊镠乘坐的大涼轎十分寬敞,除他本人,還有馮保和兩名宮女在內,陪他聊天,給他端茶倒水啥的。
如此待遇,當皇帝要是不用操心國事……那可真是太特么爽了。
“伴伴,這樣走起來,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到達?”朱翊镠雖然看不見外頭,可坐在里面感覺不快。
“需一個多時辰,不到兩個時辰。”馮保躬身回道,“其實奴婢還是覺得這事兒無需萬歲爺親臨。”
“都已經出來了,還說這些作甚?”朱翊镠知道馮保一直反對他出宮。
可為了讓宛平縣的試點改革順利進行,他還是決定親自來一趟。出宮有利有弊,這一點朱翊镠心知肚明。
“奴婢是想提醒萬歲爺以后不要輕易答應出宮。”馮保再次提醒。
“知道了。”朱翊镠點頭。出宮一趟的確興師動眾忒不容易,總感覺浪費,可若不這樣,上下又都不放心。
“萬歲爺知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