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前提是必須保證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后對大明的絕對臣服,稍有不臣之心,朱翊镠就要動手。
這也是為什么要將他安插在努爾哈赤身邊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懋修當然懂得,不然他又不懂打仗,為何將他放在努爾哈赤身邊?努爾哈赤雄心勃勃,眼中只有征戰。
努爾哈赤是昔日建州左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六世孫,如今建州左衛指揮使還在他父親塔克世手里,而努爾哈赤是建州左衛的龍虎將軍。
大明洪武、永樂、宣德三朝,以遼河流域為中心,積極經營和開拓遼東都司轄境之外的廣大地區。進入正統以后進入被動防守階段。
自弘治朝起,建州與海西女真與遼東明軍的沖突日益減少,而由朝貢形成的貿易關系則日趨活躍。
居住在遼東邊墻之外的建州三衛經濟發展迅速,他們使用的鐵質農具、日常生活用品之類的,主要依靠對明朝的朝貢貿易來獲得。
建州女真前往京城朝貢的人數,通常有數百人之多,他們向大明進貢馬匹貂皮等土特產,然后通過賞賜的方式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
除了朝貢,女真各部也進行各種物資交易活動。截止目前,大明在遼東設立與女真人交易的馬市有五處:
鎮北關(開原城東北70里)、清河關(開原城西南60里)、廣順關(開原城東靖安堡)、新安關(開原城西60里慶云堡)、撫順關(開原城東30里)。
在馬市貿易中,最受歡迎的商品是女真人的貂皮和大明制造的鐵器。
當然貿易過程中也有摩擦紛爭,古勒寨之戰的爆發就可以看作是互市貿易矛盾紛爭的積累最后擴大為戰爭。
此時遼東邊外,女真部落可謂群雄四起,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就有五個大部,即蘇克蘇滸河部、渾河部、王甲部(又稱完顏部)、董鄂部、哲陳部。
海西女真有扈倫四大部落,即烏拉部、哈達部、葉赫部、輝發部。
除此,還有窩集部、庫爾喀部、瓦爾喀部等東海三大部。還有訥殷部、鴨綠江部等長白山三大部。
概括起來,遼東邊外的女真分為四大部分:建州女真五大部,海西扈倫四大部,東海三大部,長白山三大部。
其它像蘇完部、雅爾古部等小型部落還有許多許多。
總之,努爾哈赤以建州部所在的鴨綠江流域為中心,將由南向北,自西而東,逐步掃除這些部落。
……
。
PS:1、關于遼東。
遼東一詞在不同歷史時期、從不同角度解釋有不同的含義。
如《中國歷史大辭典》解釋為:“泛指遼河以東地區,與遼左同意。”這是從自然地理的角度出發作出的解釋。
而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則這樣解釋:“地區名,指今遼寧省東部地區。”這是從行政區劃(人文地理)的角度出發作出的解釋。
兩種說法都不夠科學嚴謹,前者沒有指出遼河以東到何處為界,朝鮮半島是否也算在內?而后者僅是用現在的行政區劃來解釋,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并沒有考慮。
參考各種觀點,多數人認為可以將遼東分成古遼東、自然地理角度的遼東以及行政區劃上的遼東。
古遼東,是指戰國時燕設遼東郡之前的遼東,其地理范圍西起燕山、灤河以北,東至今朝鮮清川江一帶。
自然地理上的遼東,一般指遼河以東至國界為止的地區。
行政區劃上的遼東,在不同時期轄區也不同,燕、秦、漢、魏、隋等朝指遼東郡,東漢時又有遼東屬國都尉,西晉時有遼東國,元時有遼東路,明時有遼東都司和遼東鎮,不同時期的轄區不盡相同,但遼東主體是遼寧境大部分地區沒有太大的異議。
PS:2、不說了,求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