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殿肅靜。
“第一,由于本朝從前對皇室宗親諸多掣肘的政策方針,以致埋沒了許多像鄭恭王世子那樣的絕世奇才,這些限制朕將逐漸廢除,這便是朕請鄭恭王世子進京的原因之一。”
“其二,也是朕請鄭恭王世子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世子的研究學術,世子精通音律、天文、歷法、算學、舞學,所以朕請他擔任得時學院院長顧問,將他研究所得教給師生乃至天下人,諸位有興趣也可向他請教。”
“但朕需要說明的是,世子的研究所得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尤其是他研究出來的十二平均律,諸位不要因為你們不懂就對此嗤之以鼻,倘若發現你們誰詆毀世子的研究所得,朕絕不輕饒!都明白嗎?”
諸位大臣無不點頭,但心里想著同樣一個問題:十二平均律是個啥子?散朝后趕緊問問……
朱翊镠接著說道:“世子專心于學術研究,或許不喜歡被你們打擾,所以朕提醒諸位自覺,不要因為朕極度推崇他便有事沒事去拜訪。”
“總而言之,朕誠心誠意邀請世子進京,一是為了讓他的研究學術得以被更多有興趣的人了解、學習、鉆研,二也是朕的一點私心,希望通過對世子的邀請,讓天下人明白朕的政策偏向。”
“鑒于此,朕對世子以及鄭恭王請求廢藩的請求不予通過,暫時依然保留鄭恭王的藩王爵位。”
此話一出,文武百官紛紛詫異,不禁面面相覷,好像都在問不是應該廢藩才是合情合理的嗎?
只聽朱翊镠接著說道:“朕要廢藩不假,但朕早說過,不會一蹴而就,而是有針對性地逐步廢除。朕既然決定留世子在京,那保留鄭恭王的藩位,更能彰顯出朕的政策偏向。”
哦,原來如此。
“朕當日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任命世子為太常寺少卿。”
“請陛下收回旨意。”朱翊镠話音剛一落,朱載堉便朗聲說道。
其實,昨晚陳炬回來已經對朱翊镠說了,朱載堉答應進京研究任教,但不希望擔任太常寺少卿。
可朱翊镠自有他的考慮。“世子先撤忙著拒絕,聽朕說完。”
朱載堉微微點頭。
“既然世子無心為官,朕本該尊重世子的心意,可一來,朕希望天下以世子為榜樣,只要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的皇親國戚,都可以在朝為官。”
“二來,太常寺確實也是一個研究音律的好地方,里頭不乏人才,世子可以更好地將你的研究所得與他們分享、學習。朕的目的就是要盡快將世子的學說推廣到更多有興趣的人那里。”
“世子無心為官,朕特許你擔任太常寺少卿不必每日當值,只需世子為他們授課時來就行了。這樣,世子也不必為當官兒發愁,朕也能更好地推行朝廷的政策主張,世子意下如何?”
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朱載堉無法拒絕,也只好點頭答應。
“多謝陛下信任!”
“該說多謝的人是朕。”朱翊镠由衷地說道,“自朕登基即位以來,為了大明之前程,就一直致力于對皇親國戚的政策改革,難得有世子這樣的好榜樣,當然感謝世子對朕的成全。”
“陛下言重了!倘若微臣真的能為朝廷做出一番貢獻,而又得朝廷允許,微臣豈有不悅之理?”
“世子放心,從前沒有這樣機會,但在朕的統治下,一定有。在殿各位都清楚,朕剛不久下過一道旨意,只要認為自己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皆可自薦給朝廷,為國家效力,不論出身,不論是否參加科考。”
“微臣代天下有志之士感謝陛下!”
“世子也言重了,這本是皇帝應該的分內事兒。天下所有皇帝都該如此,這樣國家才有更好的前程嘛。朕說過,只要不造反,一切好商量。”
朱載堉十分欣慰,盡管這是頭一次見朱翊镠,但感覺很合他胃口,畢竟身為皇帝能處處為他著想。
這實屬不易。
而且還擁有如此廣闊的心胸,更是難得!想當初他爹是怎么被關進鳳陽高墻的?只是因為太有責任太有擔當,勸誡世宗皇帝不要沉迷于道教方術,而應該好好做皇帝應該做的事兒,結果一關就是十九年啊!
再瞧眼前這位少年天子,多么寬宏大量又富有遠見!
說到他心坎兒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