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徐文穎覲見的第二天。
王象乾誘捕的九名盜匪,被偷偷用九只大木箱子運到紫禁城了。
朱翊镠連忙傳口諭給陳炬,讓他將九名盜匪暫時送進東廠監獄里關著。
外界都只聽說王象乾在荊州府一帶誘捕了十八名盜匪,卻不知道已有一半被偷偷押解到京城了。
“萬歲爺,接下來該如何審訊?”陳炬安排妥當后,來向朱翊镠請示。
朱翊镠咬牙切齒地授意道:“盡管用盡一切可用的辦法,只要保證有一個前提,不讓他們死了就行。”
“奴婢明白,如果他們不招,就讓他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唄?”
陳炬心領神會地道。
“還有,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朱翊镠又補充了一句。
“從嚴奴婢知道,就是不能死,那萬歲爺,從寬的上限是什么?”
“可以饒他們一命不死,否則一旦被查實,誅其三族。”
朱翊镠早就已經想好了,這回絕不會對那幫人心慈手軟。
“萬歲爺,對三族的解釋一向有所不同,有指父、子、孫三代,但也有指父族、母族、妻族,不知萬歲爺說的三族指哪三族?”陳炬一絲不茍地道。
“哪個處罰更重,便以哪個為標準。”
“哦,”陳炬點了點頭,“那父族、母族、妻族,這個似乎更重一些。”
“但要記住,朕的目的不是殺人,而是要查出他們背后的組織。”
“奴婢明白。”陳炬又匆忙離去,準備前往東廠與領班一道先審訊。
他知道這個活兒肯定不好干,不然也不會費盡艱辛千里迢迢將他們偷偷押解到京城。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
面對這幫目無法紀的大惡人,朱翊镠可不想講什么道義。
他吩咐近侍請來胡誠與李時珍。
胡誠剛升任太醫院院使,也就是太醫院的院長。
原一把手很識趣地告老還鄉了。
左院判的位置由原右院判接任,而右院判的位置由李時珍擔任。
大明素以“左”為尊,李時珍位居右院判,便是太醫院的三把手了。
《本草綱目》的校對工作已經全部結束,只等著泰和元年出版。
本計劃年底便可出版,但為了增加泰和元年的大事記,特意留到明年,反正眼看就要來了,也不急這一時。
盡管胡誠的資歷比李時珍高,職位也高,可他在李時珍面前像個學生,私底下更是習慣稱李時珍為“師父”。
兩人親密得儼然一對師徒。
至東暖閣,行禮參拜坐定后,胡誠開口問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朱翊镠也不轉彎抹角,“今天請二位來是想問,能否配出這樣一劑藥,吃了之后令人麻醉,意志力大減,甚至沒有清晰的意識,問什么他便說什么。”
現實中有沒有這種藥真不清楚,反正在小說中看到過。
這會兒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令人昏昏欲睡渾身乏力尚可,但要說沒有意志力甚至沒有清晰的意識,問什么他便說什么,臣確實還沒聽說。”胡誠如是般回道。
“那李神醫呢?”朱翊镠又問李時珍。
“臣亦不知。”李時珍搖頭。
“可否以最快的速度實驗、配置出來一劑呢?”朱翊镠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