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發生了李成梁攻打建州右衛的古勒城,最終將城主王杲抓獲,押赴北京正法的事件。
尼堪外蘭看到王杲的親家,即建州左衛指揮使覺昌安,以及王杲的姑爺塔克世,為了保全性命,暗中投靠明朝邊官、升官發財的事實。
尼堪外蘭一面看到明朝的強大,認為王杲等反對明朝如雞蛋碰石頭,真個是不自量力,另一面也看到投靠明廷便能得到巨大的好處。
所以,尼堪外蘭處處巴結明朝邊官而瞧不起女真族人,也看不起建州女真各大小部落的首領。
其中包括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與父親塔克世,更別說努爾哈赤了。
為了交結遼東總兵李成梁,想著日后好借漢人邊官之勢當王稱霸。尼堪外蘭曾多次到廣寧進貢,最多時一次帶去五十多匹好馬,上百斤人參,數十張貂皮,幾架鹿茸。
每次見到李成梁呼為“太爺”,稽首匍匐,而李成梁卻大大咧咧能留他吃幾頓飯就算不錯了。
可尼堪外蘭總不死心,進貢送禮如常。同時他還經常到撫順游擊將軍李永芳等人家中送禮,以求他們關照。
聽說努爾哈赤要統一建州女真,顯然要他降服,本來他就是一城之主,又豈會甘心受制于人?
況且努爾哈赤還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小伙子。在尼堪外蘭眼里,不過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罷了。
要說怕,尼堪外蘭一點不怕努爾哈赤,讓他唯一擔心的地方是:努爾哈赤可以說是奉大明皇帝行事,如果他尼堪外蘭明著跳起來反抗努爾哈赤說就是不服,會不會招來明軍?
想著如果與努爾哈赤對決時,明軍出手,那他就完蛋了。
故而在決戰之前,尼堪外蘭請教撫順城游擊將軍李永芳。
一方面表達自己不服之心,憑什么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各部成為大首領而讓他屈居于人下?
另一方面也表達自己的擔憂,首先能不能與努爾哈赤決一雌雄?其次如果能,會有什么后果?
李永芳是大明將領,遼東多年以來的軍旅生活,以及朝廷之前在遼東推行的政策,讓他不明白朱翊镠的本意,想著不是一向讓蒙古、女真各部分散、分裂的嗎?這樣更有利于管制,而不至于坐大,為什么要讓他們統一?
正所謂思想決定行動,當尼堪外蘭請教時,李永芳諱莫如深地搖頭。
“我不過是區區一游擊將軍,這事兒城主該去問李成梁總兵啊。”
尼堪外蘭道:“可事態緊急,來不及去廣寧請教`太爺`。”
“那城主隨心便是。”
“可努爾哈赤是大明皇帝的徒弟,而且得到統一建州女真的授意,我怕……”
“怕就降服。”李永芳道。
“那不是心不甘嗎?”
“心不甘,就戰。”李永芳意味深長地道,“如果勝利了,皇上讓你統一建州女真也說不準呢;如果失敗了,大不了投靠努爾哈赤便是。”
“這樣行嗎?”尼堪外蘭疑慮地道。
“行不行,只有做過才知道,反正你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甘心降服努爾哈赤寄人籬下。”
“李將軍的意思是,主戰?”
“不不不……”李永芳連連搖頭,“我的意思是隨心。”
“如果決戰,李將軍會不會出手?”尼堪外蘭又道。
“第一看朝廷,第二看你們誰勝。”李永芳笑了笑說。
“李將軍此話何意?”
“第一看朝廷,容易理解吧?朝廷讓幫誰就幫誰。第二看你們誰勝,倘若開戰,作為我們當然支持勝利者,誰勝支持誰,所以就看你的本事了。”
“李將軍不反對我與努爾哈赤決戰?”
“城主怎么還沒理解我剛才的話?是否開戰,你隨心,我無所謂,誰勝誰敗沒多大差別,永遠支持勝利者。”
“我明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