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李如松更是擔任過山西總兵官,時年三十四歲。后來因為御史建言說,李成梁與李如松父子不能一同掌理重鎮,申時行才將其調回。
總之,因為李成梁,李家“子弟盡列崇階,仆隸無不榮顯。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軍貲、馬價、鹽課、市賞,歲乾沒不貲。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以是灌輸權門,結納朝士,中外要人無不飽其重賕,為之左右。”
李成梁的老家鐵嶺那邊,到處都是他的子弟部將的豪宅。
……
從曾朝節的陳述中,可見他對李成梁的治理模式充滿了擔憂。
最后還刻意強調道:“陛下,臣剛才的陳述只是基于實情,并非對李總兵不敬或不滿,而是遵循陛下的旨意,實事求是地做出調查,希望對遼東乃至大明不利的因素趁早扼殺,否則臣擔心積重難返尾大不掉。”
朱翊镠點了點頭,說道:“其實有些情況朕已經摸清楚了,來時有心讓李總兵從廣寧陪到遼陽,就是想先探探他的口風,李總兵自己坦誠交代了一些,包括吃空餉、私蓄兵士等問題。”
“臣以為遼東治理上的問題很多,方方面面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弊端,只是因為連年有戰往往被忽略,再加上李總兵過人的軍事才華而掩蓋了一部分,但臣以為問題不容忽視。”
“實話與你說,朕這次來遼東,其中一個主要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這個嗎?御駕親征幫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只不過是個幌子。遼東的問題不解決,若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屆時控制不住咋辦?不是自掘墳墓嗎?”
“陛下英明!陛下英明啊!”曾朝節又激動落淚,“臣還想著,以遼東眼下的局勢,看似有李總兵鎮守穩若金湯,但其實,臣斗膽說句不中聽的,可謂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啊!”
看了朱翊镠一眼,曾朝節接著小心翼翼地說道:“如若陛下真的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臣擔心將來遼東軍控制不住女真族人。李總兵雖然厲害,可明軍只他一人,而據臣調查,女真部落有好多驍勇善戰的猛人。”
朱翊镠點點頭,這個他當然清楚不過了。且不說其他部落,就是努爾哈赤身邊圍繞著多少猛將?
額亦都、費英東等五大功臣,還有努爾哈赤與他弟弟舒爾哈齊,尤其努爾哈赤兒子,像褚英、代善、皇太極、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都牛逼。
所以要控制女真,首先要保證大明的強大,其次要保證遼東有實力控制女真才行,不然就是養虎為患。
盡管曾朝節評價說,眼下的遼東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未免有些悲觀或夸大其詞,但曾朝節所陳述的問題確實存在,也不容忽視。
如今相當于將鎮守遼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李成梁一個人身上,當然是很危險的一件事,而且李成梁已經六十歲了本身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況且多年來,李成梁只是很好地鎮守住遼東,至于發展有所欠缺,對民族的融合更談不上有多少功勞。
隨著形勢的發展,單純地只是鎮守住了遼東肯定不行,必須發展,各民族必須融合,共同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長治久安。
而以李成梁慣有的思維,不一定能夠很好的理解。即便明確地告訴他就該這樣,他也不一定會遵守。
因為會觸犯到他的利益。
這就是為什么朱翊镠一定要親自來一趟遼東的最最最重要的原因。
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同時,一定要首先保確保遼東各方面的實力能夠控制得住女真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