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查,指定出事兒,也不知山東的清田大計完成得怎樣?
但可以肯定,像衍圣公這樣極有特權的公爵,又怎么可能將他的田地全部收歸國有然后分給百姓?
想到這兒,王象乾感慨地道:“這個衍圣公也是,聽說府第建得堪比皇宮紫禁城,世世代代享受朝廷的恩惠,五萬兩銀子都舍不得掏出來。”
“先不管了,也不要制造輿論。”朱翊镠一擺手,囑咐道,“畢竟這是募捐,朕只是提醒,并沒有強制,是衍圣公自己不識趣罷了。屆時真去了曲阜,再與他掰扯掰扯這件事兒。”
“臣遵旨,衍圣公不肯捐出五萬,死活只出一千,那不知魯王、德王、衡王他們,會不會也不識趣不出那么多……”王象乾擔憂地道。
“朱家要是有這樣的種,朕不剛好要修理修理他們嗎?”朱翊镠喜悅地道,“朕自登基即位以來,一直在找典型呢。修理衍圣公,朕多多少少還有點顧忌,畢竟是孔圣人之后,屆時會說朕不尊重讀書人,對先賢不禮貌,修理朱家后代是修理自家人,朕就不用顧忌什么了,反正各路藩王也沒幾個好玩意兒,早就該修理修理了。”
“……”王象乾駭然不敢作聲。反正各路藩王也沒幾個好玩意兒……這話,竟從陛下口中說出來。
不過確實在理,藩王多是蠹蟲——這也是陛下形容的。
王象乾除了驚訝,更多的是震撼與欽佩,陛下太與眾不同了,簡直就是大明王朝第一明君。
哦不,說千古第一明君也不為過。
跟著這樣的君王就是有奔頭有干勁啊,王象乾渾身充滿了力量。
朱翊镠再次叮囑道:“無論他們捐贈多少都不要聒噪,朕心里有數就行。你與李總兵好好準備軍演的事,戚大帥會提前幾天過來指導。”
“臣遵旨。”
“建州那邊情況如何?”
“努爾哈赤勢如破竹,蘇完部、董鄂部、雅爾古部已經望風歸順,努爾哈赤遭遇正在攻打抵抗的完顏部。”
“涌入大明的女真族人多嗎?”
“不少,每天都有,不過絕大部分都是投奔尼堪外蘭去了。臣擔心寬甸屆時會不會成為女真族人的地盤,而完全由女真族人控制呢?”
“沒關系,只要他們人來了就行。”朱翊镠風輕云淡地回道,繼而又問,“有沒有蒙古族人來呢?”
“這個臣好像還沒聽說。”
“看來,是不是也得需要先拉一兩名蒙古族的官員進來才好辦一些?這樣他們的提防心理就應該小得多了。”
“陛下言之有理,臣這段時間給物色物色,先爭取幾個蒙古族官員過來。”
“最近與李總兵的相處還算愉快吧?”
“有陛下在,當然愉快。”
“朕離開遼東后,也希望你們相處愉快,不過朕離開前,會逐步將你們權力平衡,不至于讓他一手遮天。”
“陛下有心了!”
“只要遼東問題解決,朕就無后顧之憂,可以一門心思致力于改革了。”朱翊镠感慨地道,“你也清楚改革不容易,尤其是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還不知道能到達什么樣的效果呢。”
“可陛下不能長期在外而不回宮吧?”
“如果派去的人解決不了,朕不親自去怎么辦?遼東只是最頭疼的問題,但不是說其它地方沒有。西南、西北、東南方向上都有棘手的問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