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兗州是魯王的封地。
第六代魯王朱頤坦很有孝行,樂善好施,賑濟貧民,愿資助貧困宗族,曾多次被皇帝賜璽書嘉勞。
當他接到需要捐贈的旨意時,毫不猶豫拿出五萬兩銀資助遼東軍演,還問當地衙門五萬兩少不少?
以他的意思還可以多捐一點。
但傳信兒的官員告訴他不必了,畢竟皇上才捐贈十萬兩,遼東總兵官李成梁是五萬,再多就不好了。
反正朱頤坦很痛快,讓他捐贈多少眉頭都不帶皺一下的。
倒不是說他比山東另外幾位藩王更有錢,性格使然。
……
德王的藩地在山東濟南,起初是在德州,因德州地方貧瘠,后改濟南,建德王府于濟南城內。
第四代德王朱翊錧接到需要捐贈以資助遼東軍演的旨意時,起初如同衍圣公孔尚賢一樣,捐唄。
至于捐贈多少必須由他說了算。
當時給他傳信兒的是濟南知府,旁敲側擊一頓提醒,告訴他需要捐贈五萬兩,這樣才合皇上的心意。
朱翊錧當即不干了,憑什么?比衍圣公的反應還要強烈。
反正不想捐贈那么多時,怎么著都能找到一大堆的理由。
濟南知府好說歹說,將各種厲害關系以及各種好處都擺了出來。
最后朱翊錧心疼地掏了三萬兩,他覺得這已經是他的極限。
再想讓他多掏一點不可能了。
濟南知府沒轍,三萬就三萬唄,人家不掏怎么辦?
不過朱翊錧總算掏了三萬,不像衍圣公死活只肯掏一千兩。
余下兩萬,由濟南知府組織衙門里的官員以個人名義捐贈。
倒是沒有誤事。
……
衡王的封地在山東青州,同樣是被朱翊镠點名的藩王。
第四代衡王朱載封接到旨意時,竟然玩起了消失,人跑了。
青州知府也不知衡王是咋想的,好在衡王嫡長子朱翊鑊會來事兒,聽說父王被皇上點名,那還能跑?一咬牙,代父親做主,捐了五萬兩。
青州知府完成任務倒是高興,可朱翊鑊就慘了,他父親回來后將他一頓臭罵,險些趕出了德王府。
但無論過程如何,衡王府也算是捐出五萬兩銀子資助軍演。
這樣,被朱翊镠點名的四個人,即山東四大家族,除了魯王朱頤坦心甘情愿地捐了五萬兩銀子之外,其他幾位都打了折扣,以衍圣公為最。
消息很快傳到朱翊镠這里了。
兗州、濟南、青州三位知府,包括曲阜縣縣令,都實事求作了匯報。
朱翊镠沒有多說什么,也沒有再下達任何指示,只是記在心里。
反正軍演的資金已經到位了。
……
既然被皇帝點名捐贈,山東的幾大家族自然要打聽比較一番。
雖然皇帝并沒有明確指出,非得讓他們幾大家族捐贈多少。
但實際上通過當地父母官兒給了他們提醒,標準就是五萬兩。
只是舍不舍得、愿不愿意的問題。
畢竟這是捐贈出去,沒有回報,而且還是讓他們怨恨的皇帝所倡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