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建立了一支由家丁式士兵組成的“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軍隊,一改遼東舊軍隊的面貌,戰斗力極強。
李成梁父子也是依靠這支家丁隊伍御虜防夷,建功立業于遼東邊疆。
按照預定的計劃,朱翊镠與戚繼光等人抵達馬根單堡時,李平胡與李如松率領的鐵騎還沒有出現。
因為他們演習的是長途奔襲戰,所以兩支軍隊要在預定的時間內,成功對馬根單堡進行合圍。
正當所有人翹首以盼時,忽然聽到馬蹄聲隱隱傳來,由遠及近,咄嗟之間便聽到隆隆作響。
遼東鐵騎演習開始了。李平胡由北而來,李如松由南而來。
這次演習,根據李成梁的計劃,具體戰術進攻包括奇襲、偷襲、突襲、奔襲等“搗巢”戰術,以及幾種戰術的復合使用。至于到底使用哪種戰術,由指揮官李平胡、李如松因地制宜自己決策。
比起步兵演習,氣吞山河奔逸絕塵的騎兵演習無疑更加讓人激動。
無論哪一種戰術,縱橫捭闔,都充分展現了李成梁“進攻型”將領的風范。
沖鋒陷陣時,遼東騎兵通常列為橫陣,發弓矢以沖擊敵兵,倘若敵軍陣營依然不動,緩緩退之,再沖。這樣十數次沖擊之后,堅陣無有不潰。
每一種戰術的演習中,無論是李成梁的義子李平胡,還是長子李如松,都是親自帶頭沖鋒。
這也體現了遼東騎兵之所以能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里力克蒙古、女真族的鐵騎勁旅的一個重要原因:李氏一門向來都是親自帶頭沖鋒的,所以手下人不敢不玩命。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中,這都是難能可貴之處。
看得蒙古族、女真族前來觀摩的代表心下涼了半截,紛紛與自己部落的勁旅相比較,感覺相差甚遠。
在觀摩的各部落代表中,曾經幾乎都領教過遼東鐵騎,在李成梁手下吃過虧,包括此刻正在認真觀摩學習的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兄弟倆。
而像尼堪外蘭雖然自始至終都與大明保持著友好關系,沒有與大明動刀動槍干活,但也曾經也親眼目睹過。
兩大部落代表,恐怕只有哱承恩他們是第一次見過遼東鐵騎。
朱八戒全程興奮,更是堅定了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隨軍戰斗一次。
王象乾也是第一次觀摩如此大規模的軍演,作為新上任的遼東巡撫,心想難怪都說李成梁是遼東的定海神針,難怪在遼東李成梁能夠一手遮天,難怪蒙古與女真見了李成梁害怕……
同時也感覺自己接下來在遼東更是任重道遠。因為按朱翊镠的計劃,必須逐漸爭取與李成梁在遼東平分秋色,這樣或許才能遏制李成梁逐漸養成的糜化與暮氣——
而這一點李成梁自己也許還沒有意識到,畢竟不知不覺中養成的習慣很難自己發現并改正。
必須承認,舍得花錢也是李成梁對待遼東鐵騎的一個特色,像李平胡、李寧、李興、秦得倚、孫守廉(被張學顏調走)都富有,擁有自己的城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固然沒錯,然而以李成梁為首的這些人,有錢富裕之后也變得“暮氣難振”了。
而這正是朱翊镠擔心的問題,王象乾心知肚明,要扭轉這種局面,何其之難?如果不是因為有皇上坐鎮遼東,他想都不敢想。
也難怪遼東歷任巡撫盡管名義上管著李成梁,但其實在李成梁擔任遼東總兵官期間都只能附屬于他。
好在王象乾清醒地認識到,軍事上李成梁將依然“一手遮天”下去,而要與他平分秋色,也只能在經濟、政治等其它領域努力,以起到制衡他的作用。
盡管遼東鐵騎演習振奮人心,但在朱翊镠眼中,依然屬于傳統古老的,稱不上現代化的戰術。
而無論是哪一兵種,向現代化兵器與戰術靠攏才是大勢所趨,否則會與西方列強逐漸拉開距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