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個還是等镠兒回京后,再與镠兒商量吧?”陳太后道。
“镠兒應該不會同意。”
“為什么?”
“常洛畢竟還小,镠兒也不會對常洛怎么樣,這個我對镠兒放心,怕只怕镠兒身邊的人。”李太后憂慮地道。
“那我覺得也要等镠兒回京。”陳太后堅持自己的看法,“不然妹妹總不能這個時候將常洛送到臺灣去吧?再說了,常洛這時候還小,將來或許是一個識大體的人呢?沒準兒佩服镠兒也不為奇,這樣就不會有矛盾沖突了。”
“但愿如此,可我還是擔心,所以傾向于讓他們叔侄倆分開為好。”
“妹妹可以去問問常洛他娘的態度。”
“嗯。”李太后喃喃地道,“如果他娘愿意帶常洛離開皇宮,盡管我舍不得常洛,但我會贊成,然后將她們母子倆安全送至臺灣,請王喜姐照顧。”
“我感覺镠兒可以應付,妹妹或許多慮了。”陳太后還是相信朱翊镠。
心想,以朱翊镠的聰明才智,朱常洛怎會是他的對手呢?
怕朱翊镠身邊的人倒真的,可只要朱常洛稍微識趣一點,按理說將常洛留在宮里不會有什么大問題。
待常洛長大懂事了,風風光光承襲他爹原來番王的位置,不比現在將他偷偷送至臺灣要強嗎?
盡管到那時爵位都已經廢除了,可朱常洛流著朱明皇室的血不會有錯,依然是皇室子孫。
“也許是我想多了吧。”李太后只好點點頭道,“改天我找常洛他娘談談,問問他娘到底怎么想。”
“妹妹有心,我就沒有想那么多。”陳太后自愧不如地說道。
“誰讓我們身處皇室呢?外界看著我們好像是很風光、富貴,可我們自己心里的苦又有幾人懂得?”
“是啊!”說到心中的苦,陳太后感覺或許比李太后感觸更深。
畢竟她膝下無兒,當初受到隆慶皇帝的冷落,而李太后卻一直得寵,所以她心中的苦更多更深。
不然她也不會得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抑郁,直到朱翊镠關心她,才讓她逐漸從抑郁中走出來。
“有時候我就想著啊,除了承繼大統的皇帝,其他皇室子孫還是平庸一點好哇,這樣能避免許多矛盾。”
李太后忽然又感慨地道,說這話時她想到了明成祖,又想到了朱翊镠,看吧,都是因為優秀才挑起紛爭。
兩個人倘若都平庸一點點,就不會發生取而代之的事了。
故而,她擔心將來的朱常洛,會不會也不平庸?這就是她為什么忍痛想要送走朱常洛的原因。
就怕朱常洛不平庸,還一根筋。
她發現朱家子孫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固執的一面。
大兒子朱翊鈞是,小兒子朱翊镠也是,誰敢保證朱常洛將來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