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朗1.5億就把30.4%的票房分成賣給已經買殼上市的幺七控股,這里面的名堂就顯而易見了,大家心領神會,股民也是如此。
于是,當《港不容易》大爆的時候,幺七傳媒的股價一路暴漲。
林冬不關心這里面的條條框框,他只想知道自己能分到多少錢——他打算拿著這筆錢去投資《小破球》。
別問為什么不勸徐朗等人投小破球。
問就打死你。
那種看白癡的眼神,讓林冬覺得自己幼小孱弱的內心受到了傷害。
加上任振全的那次,就是暴擊。
他絕對不會給任何人三倍暴擊的機會。
如此一來,他就相當于退出歡趣影業了,他在歡趣影業的份額會由其他人吃掉,在幺七控股股價持續上漲的現在,他那6.6%的份額誰都愿意接手。
退出并不代表不會合作。
他和這幾位交情都不錯,接下來還會繼續投資《暴走的外星人》和《荒島誑想曲》,大家利益相關,不會因為這個產生隔閡。
經過一番暈暈乎乎的計算,在林冬快要吃個半飽的時候,終于得出了大家手上幺七控股股票的價值。
如果正常的分成總分成票房38%,也就是9.424億。
林冬能分5%。
也就是4712萬。
這種投資收益并不比StarVC差多少。
現在,經過一番資本操作,分到林冬手里的大概有7300萬之多。
這已經非常給力了。
母雞變鳳凰也不過如此,他們畢竟只是買殼上市,股民們雖然因為《港不容易》買入了股票,把股價推了上去,但是對于這家公司的未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好。
電影投資是一件周期非常漫長的事情,有時候一兩年都算是比較快的。
這樣的話,公司的營收就很成問題。
股價自然也會因為公司沒啥工作而下跌,周而復始,玩的大概就是心跳。
林冬沒有陪這群人玩上市公司的意思。
他已經發現了非常好的賺錢機會,比他們這些人玩的更多更穩當。
比如《小破球》,這種會大賣特賣,但是臨時要增加制作成本的項目,克萊斯特不能重新投資,他也不會重新投資,正好開小號上。
開小號刷錢多爽,旱澇保收。
至于那邊讓不讓投的問題……
看看被林冬勸說的這些人吧,一個個都覺得他像是搞船銷的,覺得他打算坑錢,覺得他腦子瓦特了。
這種情況,有人投資就不錯了。
而且這個項目去年才確定好導演,距離開拍都有距離,就更別說拍完上映了。
“真的要退出嗎?”徐朗非常的不甘心。
林冬剛開始和他合作的時候,他們都還比較窘迫,都是無名小卒。
而現在呢。
他徐朗是四十億大導,個人資產數億,比那些所謂的明星富豪榜更富有。
然而還是比不上林冬。
林冬就是一個怪物,根本沒有辦法用娛樂圈去定義他,那些所謂的娛樂圈大佬,其實身價現在都比不上林冬。